APP下载

扩大切除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观察

2018-01-05刘晶袁思奇谢招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32期
关键词:复发率

刘晶++++++袁思奇+++++谢招莲

[摘要] 目的 观察扩大切除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组及B组,各15例,A组采取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B组采取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术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l d、3 d、5 d进行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20.00%,B组复发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工作中扩大切除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扩大切除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复发性翼状胬肉;眼部症状评分;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 R7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32-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nded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bandage contact lenses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terygium.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terygium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n=15) and group B(n=15),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A received conventional pterygium excis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B underwent pterygium extended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limb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bandage contact lenses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ocular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The scores of ocular symptoms in group B at 1 d, 3 d and 5 d after oper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0.00% in group A and 6.67%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xtended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bandage contact lenses has better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pterygium, which can be promoted as a preferred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Extended resection; Bandage contact lenses; Recurrent pterygium; Eye symptom score; Relapse rate

翼狀胬肉(pterygium)是当前眼科临床常见的病症类型,医学界认为该病症是由于外界刺激下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发生病变所致的一种慢性炎症型疾病,可侵犯角膜并累及单眼或双眼[1]。治疗该病症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极容易复发。目前临床针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着重推荐手术治疗,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案日益多样。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扩大切除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组及B组,各15例。A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44~69岁,平均(56.37±1.23)岁;眼别:左眼8例、右眼7例;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1.8~5.2 mm,平均(3.24±0.16)mm;症状表现:规则散光11例、眩光4例。B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45~69岁,平均(56.40±1.25)岁;眼别:左眼9例、右眼6例;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2.0~5.2 mm,平均(3.25±0.15)mm;症状表现:规则散光10例、眩光5例。纳入标准:(1)眼科常规检查确诊为复发性翼状胬肉者;(2)无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禁忌证者。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2)术前合并眼部炎症性疾病者;(3)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dprint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 d均持续滴注妥布霉素滴眼液(爱尔康公司),每6~8 h滴注一次,术前对眼部结膜囊进行冲洗,准备工作完毕后A组采取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具体方案内容如下:采取0.4%盐酸奥布卡因点眼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利用开睑器最大程度上打开眼睑,向胬肉组织下及周围结膜下注入约0.5 mL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药物起效后在显微镜辅助下于距离病灶外缘约0.5 cm处切开浅层表膜直至抵达前弹力层,适度用力将复发性翼状胬肉头部提起,锐性分离胬肉与角膜组织直至角膜缘,随后沿此做一个弧形切口,剪开球结膜后对巩膜上的胬肉组织予以钝性分离,在泪阜前缘处彻底摘除病变组织[2]。在此过程中注意保护眼外肌,在反复确认角膜表面无残留的增生组织后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于患者眼部上方的球结膜下注入约0.2 mL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取其颞上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作为结膜植片,大小以能够完整覆盖复发性翼状胬肉缺损区域为宜[3]。医师叮嘱患者眼球尽量向颞侧运动,以保证结膜植片被彻底移动至巩膜的创面处,角膜缘侧实施相对吻合后利用8-0可吸收缝线将结膜植片及球结膜间断缝合后彻底固定于浅层巩膜处[4]。手术完毕后于结膜囊之内涂抹抗生素眼膏后加压包扎处理,术后1周拆线。

B组采取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该治疗方案除了术中切除复发性翼状胬肉之外,亦将表面存在病变情形的球结膜、球筋膜以及边缘健康的1~2 mm球筋膜一并切除,上下分别抵达穹窿结膜处,内侧以抵达泪阜根部为宜[5]。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实施步骤同A组,手术结束时在医师协助下佩戴由美国博士伦公司生产的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术后1周将其取下并拆除缝线。

1.3观察指标

选取术前、术后l d、3 d、5 d眼部症状评分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眼部症状评分采用眼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趙家良等制定)进行测定,以5级评分法评定,其中0分代表无痛、1分为轻度疼痛、2分为中度疼痛、3分为重度疼痛、4分为极重度疼痛[6]。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Prabasawat等提出的分级标准,将两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疗效分为4级:病灶呈正常球结膜外观为1级;病灶处可见伸向角膜方向的新生血管但无纤维组织增生为2级;病灶处可见伸向角膜方向的新生血管但尚未侵入角膜,有纤维组织增生存在为3级;增生的纤维组织已经侵入角膜为4级。评级为4级者被认定为复发[7]。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眼部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眼部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3 d、5 d进行比较,B组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20.00%,B组复发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有研究指出,在上一次手术时角膜表面或者是结膜下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残余组织,巩膜表面新生血管形成后进入到角膜创面处,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翼状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8]。此外,角膜缘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及组织再生能力,同时也是结膜和角膜之间屏障的重要组成,当角膜上皮干细胞无法正常修复或组织再生时,诱发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风险大幅提高[9]。故此,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不仅需要彻底切除翼状胬肉,确保无残留组织存在,还需要促进角膜缘干细胞的再生功能,继而实现组织结膜上皮新生血管向角膜延伸的目的。所以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已经成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首选。

本次研究中两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其中A组为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为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结果发现,B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症状评分分别为(1.37±0.21)分、(0.92±0.24)分、(0.50±0.20)分,而A组术后各时段评分依次为(1.81±0.29)分、(1.33±0.27)分、(0.97±0.23)分,二者比较,B组各指标数值均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复发率分别为6.67%及20.00%,二者相比较,B组同样低于A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工作中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方案取得的效果更佳。之所以得出该论断,本次研究总结经验如下:首先,翼状胬肉扩大切除术除了将翼状胬肉组织完整切除外,还将表面存在病变情形的球结膜、球筋膜以及边缘健康的1~2 mm球筋膜一并切除,从而最大程度上杜绝了病变组织的残留,促使球结膜更薄且表面更为光滑,有效的起到了预防再次复发的目的[10]。其次,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将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作为结膜植片,因材料源自于患者本身,在移植后并不存在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11]。在结膜植片置入复发性翼状胬肉缺损区域后实现了促进角膜上皮的再生。角膜缘干细胞重新发挥出修复及组织再生能力,有效的抑制了新生血管向角膜的生长[12]。随着眼部微环境的改善,受损的角膜上皮恢复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泪膜功能重新恢复,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生长[13]。第三,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使用能够取得理想的眼部症状改善效果,从而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临床疗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基弧较紧、具有良好透氧性的软性隐形眼镜,由新型硅水凝胶制备而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工作中[14]。将其作为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辅助治疗工具,一方面能够辅助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快速修复角膜上皮,大幅缩短角膜创面完整上皮化时间,并且重新生成的角膜上皮表面更为光滑[15]。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消除术后数小时内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存在的不适感。因而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眼部症状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因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致病机理尚未彻底明确,因而患者仍然面临着再次复发的可能。此外,绷带式角膜接触镜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反复向患者强调不能够揉眼,以免出现移位情形,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保护作用,继而不利于创面的愈合。endprint

综上所述,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工作中扩大切除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生物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7,12(1):120-122.

[2] 沈枫,黄芳,蔡海英.两种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头部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56-58.

[3] 徐育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76.

[4] 李丹,李晓东.特大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73-74.

[5] 毕文英.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1):30.

[6] 黃洪边,黄进雄,韦柳红.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接触镜治疗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19-121.

[7] Omid Khani,Morteza Zargar Shoushtari,Karl Ackland,et al. The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microwave properties of spherical and flake shaped carbonyl iron particles as thin multilayer microwave absorbers[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2016,14(1):521-530.

[8] Ebtesam Abdalla,Gianina Ravenscroft,Louay Zayed,et al. Lethal multiple pterygium syndrome:A severe phenotyp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nebulin gene[J]. Neuromuscular Disorders,2017,27(6):1121-1127.

[9] 黎鹏,李晓燕,刘燕琼.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188-190,244.

[10] 郭春艳,张文芳,吴鹏程.翼状胬肉切除结合不同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9):1252-1253.

[11] 李鸿,赵敏,辜凤娟,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4):4145-4146.

[12] 岳章显,刘汉珍,刘钊臣.扩大切除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容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7):80-82.

[13] 黎春连,黄智英.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远期疗效及复发风险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254-256.

[14] 张尧明,韩少霞,何柳.角膜绷带镜用于巨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21):2371-2376.

[15] 罗霁菡,匡毅,赵琳.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9):1135-1137.

(收稿日期:2017-09-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巩固治疗期的停药复发率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对肝癌患者AFP水平、复发率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