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1-05钟小玲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互动实践研究

钟小玲

【摘 要】本文论述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内涵、教学设計与实践,将“情境”与“互动”有机地整合为“情境—互动”,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课堂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互动 情境创设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01-04

历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历史教师立足课堂,致力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进行了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等许多有效尝试。本人认为,追求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必须立足校情,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寻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与突破口。历史教学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史实的相关背景,以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诸多困惑,让学生“触景生情”,进行历史学习。历史教学应当引发学生关注、参与课堂,以课本为基础,以史料作支撑,以参与为路径,组织互动、鼓励互动,加大探究学习的力度,这样历史学习才有效果。实践表明,“情境”“互动”本是一体,“情境”的创设总是有针对性的,“互动”也不是孤立的。“情境”是“互动”的前提,“互动”是“情境”的呼应、行动。没有“情境”的互动是单薄的、乏力的,没有“互动”,“情境”也就失去了创设的意义。“情境”应当引发“互动”,“互动”需要“情境”的刺激。有鉴于此,本人将“情境”与“互动”有机地整合为“情境—互动”,付诸教学实践,并开展研究,追求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以此融入历史课程改革的大潮。

一、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内涵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问题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以及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历史教学设计就是依据教学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学策略、历史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应掌握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只有教学设计精当,才能有教学的精妙和精彩。历史教学强调几个设计环节。

一是设计历史教学理念。理念即理想、哲学与信念。二是设计历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设计历史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好的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能使看似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能让历史课堂变得富有朝气。四是设计历史教学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需要。设计情境,引发问题,进入学习。五是设计历史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六是设计历史教学延伸。将历史学习延伸至课外,目的在于加深学习和理解,增加知识积累,培养学习习惯,拓展历史视野。

二、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实践

(一)创设原色情境,点燃学生激情。原色即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色,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从历史教学看,历史的“原色”当指最能反映历史原本面貌的资料,包括实物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其中,包括文化遗址、古墓葬、文物、考古新发现等在内的实物资料最具历史“原色”价值。如河南古城寨城址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增添了重要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是创设历史情境的重要素材,一旦与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链接,就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诱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在历史课堂参与“互动”创造良好条件。

案例一:必修 1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重返之旅),见表 1。

【教学实施过程】(略)

(二)创设主题情境,实现人境融合。教学主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主线,是教学设计构思的中心环节。现行的历史新课程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内容合编。这种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通史体系,每一模块所蕴含的主题都指向一定的教育目标,教材内容也都以一个鲜明的特定主题为核心组织展开,进而组成一个个主题学习单元,主题是模块的“灵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课改所向、大势所趋。依据教学主题,精选合适的材料,创设适当的情感气氛的主题情境,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引发学生课堂互动,由此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与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强化。

案例二:必修 1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片段),见表 2。

(三)丰富问题情境,内化所学知识。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条件下,历史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历史材料和背景信息。本人体会到,问题情境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学生活动文化背景,又要有学习价值,体现一定的历史方法与思想。如果问题情境的设计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创造性,那么就能起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内化所学知识的积极作用。从创设问题情境看,要精心创设真实的历史问题情境、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决不能把情境当成一种教学“点缀”。

案例三:必修 1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二板块“跨越之旅”片段),见表 3。

(四)拓展课堂情境,引发深层学习。这里所强调的课堂情境,主要指充满课堂时空的学习情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它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而且还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不仅要指向学生的兴趣、心境,而且还要指向思维的流畅、灵巧性。课堂情境要充分运用课堂的现有条件,使课堂成为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对话舞台,使之成为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流场景,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智慧乐园。学生置身于其中,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推理、概括等合作交流的过程,开展深层次学习。这就是历史学习的深层次要求。endprint

案例四:必修 1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片段),见表 4。

(五)超越历史情境,感悟历史真谛。历史情境教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历史教师不断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如材料情境、故事情境、影视情境、角色情境、生活情境等,并以此来组织教学。但是,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通过历史“情境—互动”教学,以情启智、以情激行,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感悟历史真谛,实现对历史情境的超越。

案例五:必修 1 第 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三板块“多边之旅”教学片段),见表 5。

三、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反思

历史“情境—互动”教学的确在课堂上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情境的创设是多种多样的,互动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专业阅读是历史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如何上好一节课,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怎样教教科书中的内容。有些教师低估了历史教学的复杂性,将历史教学简单等同于传授知识,误以为照搬教参、“模仿”他人的教学,就可以驾驭课堂,就可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要想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抓好教学设计。而阅读就是历史教学设计的基础,历史教师最需要的是读书。

(二)学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一些老师往往认为,教师有了相应的历史专业知识、抓住了课堂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就过得去了。这里姑且不说教师的自我要求“居中”,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教师容易忽略学情。

(三)价值观引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观、教材观都是受课程的价值观支配的。有学者指出:“价值观就是对社会关系的是非曲直的判断。”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往往有许多的评论方式和不同的评价结论,但对于学生来说,要让其能从正确的史观出发,坚持正确的评论方向,更多地对历史现象进行积极分析,得出正确认识,以达到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借古鉴今,学以致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历史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结论

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偶然的。“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无论中外都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并且在不同时代,甚至不同时段,都会因应不同教学效果的需要,阶梯性或跳跃性地推动着教学的发展。就像对“情境”的理解,有时会侧重于“情”,有时会侧重于“境”,视教师教学引导效果或学生的学习接受理解状况而行,它起到的引导和启蒙作用不可估量。“互动”有别于呆板的单一讲授方式,与填鸭子式的“一言堂”教学相比,让学生“动起来”,高兴地接受感兴趣的东西,更有利于教学和情感的传递。这样一来,课堂就不只是“教堂”,而成了学生快乐的“天堂”,可挖掘出学生无穷的学习潜力。本人认为“情境—互动”应以“情境”为铺垫,以“互动”为助推力;以“情境—互动”的综合效应来让“情境”变得更生动,让“互动”变得更有故事。并且,适当将课堂延伸到教室外,让学生迈向社会,切身感受历史和社会的影响,让“情境”更广、更深,让“互动”更活、更激发学生的潜力,以使历史“情境—互动”教学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陈奎熹.教育社会学研究[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2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1995

[8]张玉民,范天成.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夸美纽斯.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1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11]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潘 维,玛 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7

[13]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4]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師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6]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17]马卫东.国外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述评[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18]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0]杜 芳.特级教师历史教学纵横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1]李庆忠.历史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2]赵克礼.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3]邓璟生.历史意识、教学方法、课程资源[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互动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