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不”(5)
2018-01-0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对世俗所说的“不”。
面对大海,勇于拼搏,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对懦弱说的“不”。
世界巨作《格尔尼卡》,是在当时的混乱年代里,毕加索对战争说的“不”。
“不”是一种选择,是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而发出的声音。
当年在美留学的钱学森,得知国内发展急需人才的消息后,立马决定放下一切,只身回国。但一切怎会如此容易?聪明的美利坚人为了留住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挽留他,但却只换回他一个轻轻的摇头。功名利禄,财富荣耀,他都不要,沉甸甸的心中早已满是对祖国的牵挂和思念。还怎容得下其他?他选择了拒绝,选择回到了他最爱得深沉的土地。
“不”是一种愿望,是对精彩人生的要求。
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结合便是最好的证明。“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和别的人”。正是因为钱老始终秉持心中的信念,才换来与杨绛先生的一生相伴。晚年,他们避隐尘世,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享受,写书、喝茶、散步、养花,对于人世间的繁杂,他们选择了“不”,所以一生安宁平淡,却又不失生命的本味与色彩。
“不”是一种叛逆,是对人生的一种负责。
我的父亲有一位朋友,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师。他敢于创新,奋力拼搏,将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他最近却想着改行,想着去外面看更大的世界。安安逸逸的工作,干吗不要?所有的人都疑惑不解:选择平凡的生活才是对自己负责吗?难道不该在美好的时光里去看看大千世界吗?不是说支持盲目地辍学弃工旅游,而是赞颂他敢于创造新的世界。
学会大声说“不”。
它是一种选择,是一次机遇,是一份勇气。
它也是一种智慧,是人顿生的闪念,也可能是一生的执念。
学会大声说“不”。当千帆阅尽后,留下的,是只属于自己的一片新的天地。
能够在中考作文中见到如此成熟的议论文,是难得的。文章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论据精当,语言稳重。从毕加索、钱学森到钱钟书、杨绛,从名人事例到生活论据,无不显现出考生阅读书籍的广度和阅读生活的深度。以“选择”“愿望”“叛逆”“智慧”诠释“不”字,尽显議论文思辨的光彩。 (朱卫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