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二》导演郭柯:赶在零之前,温柔的凝视

2018-01-0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慰安妇历史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是80后导演郭柯执导的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公映的日子。“22”是2014年电影开拍时中国内地公开“慰安妇”身份幸存者的在世人数。而到电影上映这天,22位老人中仅剩8位尚在。据公开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沦为日军“慰安妇”。

为什么要把镜头对准这些老人?郭柯说:“不是贩卖磨难和眼泪,而是用一种饱含感情的眼光,去做人世间最后的凝视,希望这些老人在我的眼光中不会消失。”

2012年,郭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中国“慰安妇”和她的“日本儿子”的故事:1944年,20岁的韦绍兰被强征为“慰安妇”,3个月后逃离慰安所,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儿子罗善学现今已70多岁,一生未婚。读完文章,郭柯第一反应是“离奇”。他直觉这个故事拍成片子一定很好看,他甚至准备了剧本和提纲。

出乎郭柯意料,韦绍兰日子过得清苦,每个月靠政府30元补助过日子,买得最多的是白菜,但她爱笑,爱唱歌,对生活乐观满足,感慨“这世界红红火火的,真好”!这促使他反思,拍摄这群老人,难道唯一立场就是让她们揭开伤疤、痛陈日军暴行吗?他当即调整拍摄计划,抛开脚本和提纲,以温和的方式记录老人的生活。

“慰安妇问题”专家苏智良教授告诉他,当时中国内地仍在世的并且公开慰安妇身份的老人,只有32个,短片即以此命名。郭柯把《三十二》放到网上,当那个有着日本血统的老人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一生时,画面上涌出铺天盖地的弹幕:“你是中国人”。这一幕击中了郭柯,他想把每位老人都记录下来。

但是老人们在相继离世,两年后,这个数字减少到22。郭柯很清楚,这个数字最终会成为0。“如果我们再不看她们一眼,她们就像被一场雪覆盖的山野,默默隐去。”他甚至想好了片名,就叫《二十二》。这一次,郭柯只是把摄像机架好,什么也不问地静静等待,“我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她们真实记录下来。”

山西太行山,李愛连老人是难得的“话匣子”,她挨个问摄制组成员都是哪儿的人,还和年轻人讨论衣服的款式。老人把喂饱村里的猫当成大事,会跟人说“这只腰粗了,怀孕了吧”。拍片时,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摄制组炸馒头片。她不愿提起那段“珍贵”的历史,“17岁以后我再没说过这些了”。海南的农村,幸存者李美金和其他老人一起在树下乘凉。透过镜头看过去,老人的面孔都太像了,“都那么平静、苍老”。湖北孝感,背井离乡的韩国人毛银梅在中国生活了70余年,她的日常是搬着小板凳,靠着墙壁,静静发呆。这个年过九旬的老人说一口流利的湖北方言,不太能看懂韩文了。在慰安所的4年像是被橡皮擦去了,她对着镜头说:“我记得一点,不记得一点。”……与老人相处的时间越长,郭柯就越来越难开口要求老人讲述“故事冲突”。“如果她是你的奶奶,你会问她那些让她伤痛的问题吗?”郭柯说。“把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龙庆是团队的志愿者,她记得在拍摄中,自己和老人聊天,老人讲起当年经历流下了眼泪,监视器后的郭柯马上喊停,“他不愿意让这种痛苦在老人身上再次发生”。

最终的成片里,老人们真正讲述自己经历的段落非常少,有的只是平静零碎的日常,以及真实。那22张“沟壑纵横”的脸庞,像极了我们身边的老人。事实上,郭柯觉得他们就是普通老人,要不是背景过于特殊,甚至都没必要特意去交代她们的身份。

可未必所有人都能领会郭柯的用意,“碎片化罗列”“不够深刻”之类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慰安妇问题”专家苏智良也很坦诚地告诉郭柯,电影并没有太多文献价值。但郭柯坚持,“我就是想让下一代看看,那些奶奶有多么可爱。”“看她们一眼,了解一下她们的生活,就够了。”她们不是被标签化的“慰安妇”,不是背负重任的历史见证者,老人们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要活下去,就不会常常舔舐伤口。”“我们应该想的是怎么保护她们、爱护她们。”

“社会上很多人叫嚷着日本必须认错、慰安妇好可怜等等,实际却对老人的生活情况一无所知。”自始至终,“我们没有真正敞开怀抱去接纳这些老人。”他平静地说,“走不出这段历史的,不是这些老人,是我们自己。”

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价《二十二》“是一部很温暖的电影”。在一个国际影展上,一位日本记者携全家观看了这部片子,他告诉郭柯:“谢谢你拍了这样的片子,没有一味指责日本,能让我们自己去回想,想想这些老人当年都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郭柯所希望的。

《二十二》的宣传海报是手绘的女孩形象,郭柯希望和“慰安妇”相关的东西能够有一些美好,不再狰狞、苦难、仇恨。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影院,抛除“慰安妇眼神仇恨、满脸泪水”的刻板印象,了解这段必须被正视的历史。

《二十二》之后,郭柯不打算再拍关于老人的纪录片了,但他和老人们的关系还会继续。从2015年开始,郭柯在春节时都会重新探访“慰安妇”老人,他说他会把探访一直做下去,“单纯地,只是去陪陪她们”。

热议锐评:相比展示伤痛、留作史料,《二十二》充分展示了一个历史后来人,对“慰安妇”幸存者的保护与尊重。老人们穷尽余生所寻找的“明”“甜”,对比那段历史的“暗”“苦”,是一种更宏大的主题:活着。有网友评价说:“进电影院之前,对她们的遭遇有准备。但更让你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善良。”

从二十二,到八,最后,终会归零。也许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但我们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凝视她们的真实生活,真正去关心这群被战争伤害的老人。记住历史,让受害者能被温柔以待,这就是《二十二》的意义。

素材运用:赶在零之前,温柔的凝视;让受害者能被温柔以待;真实与分寸;保护与尊重;善良;平静;正视历史;价值;责任……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和讯网、腾讯新闻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慰安妇历史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新历史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