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势变化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亮点”及其可持续性

2018-01-05彭艳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亮点对外贸易可持续性

彭艳

摘 要:本文以探讨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为基础,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新型比较优势。研究认为,我国机电装备产品出口加速,自主创新专利产品贸易不断扩张,服务外包竞争力不断提升,互联网+贸易的新业态大量涌现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格局中的“新亮点”。文章最后给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新亮点”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变化;对外贸易;发展新亮点;可持续性

美国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部分经济体保守势力抬头,加之我国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提高,环境要素支持能力下降,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开始弱化。尽管我国依然保持了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但2011-2016年外贸增速的逐年放缓,依然揭示出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正在发生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近五年来通过贸易方式调整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转换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发展新亮点。当前,客观把握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态势,加快我国进出口结构调整和提升,对促进我国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

(一)2007年之前我國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聚集领域

贸易优势的变化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优势产品类别改变,二是产品规模扩大。若产品比较优势未变,则规模变化的实质是既定比较优势的直线变化;若产品规模不变,则贸易顺差改变将意味着比较优势变化。考察我国HS 两位编码下 97种产品2001-2007间的贸易差额发现,2001年以纺织服装加工为代表的低技术产品贸易就已经成为顺差产品,至2007年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以纺织品服装出口为例,其2005年贸易额1152.1亿元美元,较2001年增长1.16倍,该类产品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其次,以机械产品为代表的电气产品以及钢铁产品,2001年时尚处于逆差状态,但到2007年机械产品已呈现两位数的增长,增幅均在30%以上;电工电器行业同比增长32.28%,成为我国出口比重最大的组成商品;钢材(坯)同比增长33%,出口数量位居世界首位。资本密集型产品在2001-2007年间基本实现了从比较劣势到比较优势的转变,助推了我国在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同期中,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类产品为代表的低技术产品和以电子器件和电器产品为代表的部分高技术产品领域,工程类产品只具有弱比较优势;以自动化产品为代表的中技术产品及其加工工业品是比较劣势的主要领域;以有机化学品、光学等设备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继续加深。以化工产品贸易为例,尽管在2007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都出现了同比快速增长,但贸易逆差却继续扩大,达到1162.3亿美元,同比扩大10.7%,这反映了该时期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不断扩大的态势。

(二)2007 -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变化

1.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收缩。2016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下滑,7大劳动密集类产品出口2.9万亿,同比下滑1.7%;以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为例,欧盟市场份额较2015年同期下降1.8%,美国市场份额同期下滑1.2%,日本市场的份额较同期下滑2.1%;相对应的是东盟各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提高,说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开始下降。我国纺织、服装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虽然仍保持贸易顺差,但比较优势明显收缩。据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针织物制服装出口金额为5638千美元,2012年则跃升至190865千美元,而到2014年时264469千美元,增幅明显放缓,这说明虽然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存在比较优势,但已有所弱化,充分表明伴随我国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传统的建立于人口红利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

2.创新技术型产业比较优势开始发力。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下降的同时,创新技术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开始强化,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高技术型产品的出口增速迅速上升。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上升40%,达到1890亿美元,其中对欧盟的投资上涨了77%,相关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技术和先进制造业领域,从而也促进了中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影响下,我国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 “走出去”步伐加快。比如电动机及发电机、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纺织机械等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领域的出口分别增长了5%、6.1%、3.5%和3%,航空航天器和光通信设备出口增幅超过10%; “一带一路”贸易出口中,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出口额最高,达5559.9亿美元,在出口额中的占比为26.3%;其次为“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出口额达3448.0亿美元,占比为16.3%。2017年1-4月,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64万亿元,增长14.1%,占比57.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汽车、船舶、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分别增长27.5%、20.0%、17.9%和13.8%,开启了我国全产业链贸易输出的新篇章。

3.服务型产业比较优势正在崛起。近五年,我国服务业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2011年服务业对外贸易占比10.3%,2016年猛增至18%,规模迅速放大;2016年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4万亿人民币,居全球第二;2011-2016年间服务业贸易额年均增长15.4%,高出GDP年均实际增速近8%。到2017年6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14149亿元人民币,支出13006亿元人民币,顺差1143亿元人民币。其中文化服务出口同比增长40%以上,“文化+科技”开始引领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新兴服务贸易增速更快,信息服务增长超74%,广告服务增长37.9%,计算机服务、管理咨询类服务、会展服务、知识产权、休闲娱乐等服务贸易额的增长均超过10%以上。2017年上半年,新兴领域服务出口累计3451.9亿元,在总服务出口中占比50%,其中,知识产权出口金额达149.4亿元,同比增长458.4%。新兴服务出口增长均高于整体服务出口增速,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endprint

二、比较优势变化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亮点”

(一)机电装备产品出口速度加快

中国机电装备产品在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逆势增长,机电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国际贸易货值最大的商品,占中国贸易额的53.7%,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60%左右。根据全球贸易数据库(GTA)统计,2016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17%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等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上升。其中,2016年印度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额达到385.7亿美元,增长9.1%,占印度市场38.8%的市场份额;俄罗斯自中国进口254.8亿美元,增长3.1%,占俄罗斯市场的28.6%的市场份额;南非自中国进口7.8亿美元,增长23.3%,占其国内机电产品市场30.8%的份额。进入2017年后,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势头依然不减,2017年1-3月,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719.2亿美元,增长5.2%,而2017年3月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1012.5亿美元,较上月增长9.1%,较2016年全年月均出口增长4.6%。以上海海关为例,2017年1-7月,其对金砖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746.7亿元人民币,增长28.5%,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40.4%,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22.8%在传统优势产业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部分机电产品和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呈现良好态势。

(二)自主创新的专利产品贸易领域不断扩展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最近2年来,我国每年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稳居世界第三位,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比如电力、通信、轨道交通、航天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产品已经在全球六大洲逐步成为主流产品。2016年,我国在自主创新专利申请、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发展显著,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授权发明专利40.4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0.2万件,同比增长14.5%,同年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国内发明专利超百万件的国家。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国际技术贸易额约为545.2亿美元,其中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站技术总出口的57.7%;2016年我国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超过12000亿美元。同时创新专利产品贸易正推动我国电子、机械、塑料、化工、金属冶炼等领域新竞争优势的形成,专利授权量及其交易的提升,推动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行业以智能和绿色在内的技术性贸易的突飞猛进。

(三)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以良好的发展势头稳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地增长,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强大的推动力。2016年,我国签订服务外包合同1472.3亿美元,增长12.45%,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52.6亿美元,增长9.14%,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519.7亿美元,增长19.07%,增幅均超过同期全国对外贸易增速。近几年,我国服务外包结构出现高端化特征,服务外包技术由传统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转向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信息技术,云端交付被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被服务外包企业深入研发和应用。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外包合同金额达到563.5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24.76%;业务流程外包达到17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28.98%;知识流程外包的合同金额达到335.6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1.65%。服务外包产业链向高端攀升、竞争力提高非常显著。2016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执行额121.29亿美元,占全国总规模的11.39%,其中对中东欧16国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26.3%,对东南亚11国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为66.7亿美元;同年,我国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出现向发达经济体发包购买研发服务、合作研发创新的国际合作局面,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

(四)互联网+贸易的新业态大量涌现

互联网技术对产业的深度渗透推动了国际贸易内容的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互联网的货品贸易;一类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贸易。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基于互联网的货品贸易在2013年-2016年年均交易额增速接近40%,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同比增长约24%。从贸易模式看,跨境电商出口占比84.4%,B2B交易站比91.9%,B2C交易占比8.1%,较传统贸易模式出现蓬勃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贸易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一方面是互联网与垂直产业的深度融合,如信息服务、批发零售、金融、卫生和健康业务通过互联网展开的离岸外包,2016年其合同额952.6亿美元,增长9.14%;另一方面是服务贸易领域依托新技术的不断拓展和衍生,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切入塑造出ITO、BPO、KPO等众多“互联网+贸易”服务贸易模式,在医药、生物技术、动漫、网游和工业工程设计等方面迅速拓展,“互联网+贸易”的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智造”引领的方向。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新亮点”的可持续之路

(一)把握新兴贸易业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及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但同期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是23.24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网络购物B2C业态是3.88万亿元,仅占到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20%左右,剩下的80%则主要包括:工业电商、跨境电商、农业电商。这三个领域,既是未来的国家战略重点发展领域,也是电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蓝海”。 “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人文沟通为跨境电商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电商平台已聚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企业,这些好的资源和积累也正是当前我国贸易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所在。未来一方面应在继续强化产品创新发展的同时,注重国际性品牌的创立,构建电商发展所必须的核心价值流量;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借助电商平台打造自我的核心竞争实力,通过平台上其他企业的对比和收集竞争企业的情况,分析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继而有的放矢的提升自身市場竞争力。endprint

(二)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红利”推动“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

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所要求的是生产过程中理念、技术、工艺、质量始终处于国际前列,技术人才就成为关键影响因素。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增长,劳动力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对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有效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强化的态势,应通过创新研发掌握对核心装备制造的主动权,避免单一进口导致“市场换技术”的被动局面;随着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的提升,未来应着重发展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光电子制造关键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的有机融合,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流程的智能化为切入点、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助推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深刻变革。

(三)积极构建跨境产业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结合我国目前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点,以构建较为完善的供给体系为基础,以境外资源开发为跳板,以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经营项目为主要目标,推动跨国生产链横向纵向一体化拓展。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方面,应选择国内生产制造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和国际市场需求广阔的领域为着力点,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核电、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海洋工程和电子信息等行业;明确所创新的新型跨国产业链要实现的不是简单地将落后产能的输出或转移,而是着眼于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分工合作,以比较优势行业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与此相关联的设备和零部件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进而带动产业链横向拓展和国家间经济的纵深联系。

(四)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强化加速推进外贸多元化建设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主要源于偏向性支持措施,仅涉及沿线二分之一的国家突破了出口贸易互补性的瓶颈约束,尚有极大空间。在进口贸易方面,国内实际需求不足和互补性商品种类偏少正是限制国家间进口联系强化的关键因素。我国应立足于目前国内产业优势,选择互补性最强的纺织服装产品为突破口,实现与更多国家的贸易往来,而针对东南亚、中亚地区对机电类产品的强大需求,可重点拓展機电产品、钢铁类产品在本区域的市场;可优先加大对以色列及中东欧地区矿物、石油、木材等资源品的进口,而在东南亚地区则努力实现在高端机电产品上的得突破;鉴于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也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可选择消费和技术偏好相似的沿线国家,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进而实现我国对新兴经济体市场的迅速占据。

(五)以科技和传统文化贸易品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国产品和技术的影响力

强调科技与传统文化贸易品的融合发展,以科技进步降低文化差异的消极影响,以丰富多样的产品形式和艺术结构为载体,将现代科技融入商品文化中,增加对外贸易品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资本含量,不断将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吸收全球科技和多样化的文化,丰富中国外贸产品的技术和文化力量,以文化影响力拓展外贸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势力,拓展出口优势。政府应多方面提供政策的协调与安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备忘,推动文化认同;要在国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化企业公平竞争,促进贸易品的技术和文化含量,努力产出国内和国际市场都能接受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外贸商品博览会、科技博览会和文化博览会融合发展,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和技术的认同,推动外贸“新亮点”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亮点对外贸易可持续性
七大新亮点!照耀广佛未来城的“智慧”发展之路
“三度”齐进 打造传播新亮点
活力啦啦操校园新亮点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建宁苏区又添新亮点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