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军弹道导弹预警及拦截能力分析

2018-01-05王继新

兵器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爱国者台军弹道导弹

王继新

2017年3月20日,台湾当局“国防部长”冯世宽在立法院向外宣称,大陆的火箭军已对台部署能够实施精准打击的“东风”16型弹道导弹,但他同时强调,台军所部署的“爱国者”3型导弹,足以作出拦截,并有把握将其击落。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外界广泛质疑。那么,台湾这个“最帅”的国防部长究竟是心里有底,还是再次自吹自擂呢?

台军对“东风”16导弹的基本判断

台湾方面对大陆导弹部署十分敏感,而关于“东风”16弹道导弹的传闻已久,此次报道是台湾最新的一次情况研判。

“东风”16导弹是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高性能导弹,目前,大陆方面并未透露任何该导弹的基本性能。但一般认为该型导弹主要瞄准位于“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和日本本土等。但是此次台湾当局主动将“东风”16导弹与其联系,认为新的“东风”16导弹部署针对台湾。

2017年3月16日,台湾“国安局长”蔡得胜在台湾“立法院”接受质询时透露,大陆已经装备部署“东风”16弹道导弹。其称这种新型导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主要用于反介入作战,也对台湾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对于“东风”16的射程,蔡得胜只说超过800千米,其它细节拒绝披露。台湾《自由时报》对此称,蔡得胜是全球首次公开“东风”16的情报。而此前台湾军方情报部门认为,新型“东风”16导弹使用多弹头,射程在1 000~1 500千米之间,用于覆盖冲绳的美军基地。此外,外界根据中央电视台播出影像分析认为,“东风”16为单级固体弹道导弹,直径约为1.2米,比“东风”11的0.88米和“东风”15导弹1米直径大较多。估计射程1 000千米,使用500千克以上的集束式多弹头,具备再入机动能力。由于继承了“东风”11成熟技术,在成本和工艺上远优于“东风”21系列导弹。台《自由时报》称,“东风”16采取机动部署方式发射,精准度高,可定点精准攻击军政据点、机场、弹药库、雷达站及情报指挥、通信中心 。

2017年3月20日,台湾“立法院外交国防委员会”邀请“国安局”“国防部”“外交部”等部门报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的东亚区域局势。台“国防部”在报告中表示,大陆火箭军已经开始部署可对台湾进行精准打击的“东风”16弹道导弹。不过,“国防部长”冯世宽随即声称,台湾有把握能先期侦测,并有足够武器能在境外击落。面对民进党“立委”的问询,冯世宽称,对“東风”16弹道导弹,台湾在情、侦、监方面有把握能先期侦测到大陆对台不友好的行为,侦测到以后,“我们有足够武器能在境外击落”。冯世宽宣称,“东风”16是“单一弹头”,台湾所部署的“爱国者”3型导弹可直接将其击落。台军方官员称,目前台湾能执行反导作战的武器系统,主要是“爱国者”3导弹和“天弓”3导弹,届时会由联合作战中心指挥,由这两种导弹在距离地表40~70千米的高度进行分层拦截。“国防部作战次长”姜振中称,可在距离台湾250千米时将“东风”导弹拦下,“不会让它落在台湾本土”。台军方这一表态虽然遭到质疑,但是基本反映了军方对其拦截“东风”16能力的认识。

台官员的基本判断应该是在对“东风”16导弹和对其预警拦截能力的认识基础上作出的。那么,台军弹道导弹预警及拦截能力究竟如何呢?

台军对“东风”16弹道导弹的预警系统

台军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在岛内的地基远程和中程预警雷达系统和在美国支持下的天基预警系统,已经形成了对弹道导弹的初步预警探测能力。陆基雷达是台预警系统主要探测手段,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台军在面积只有3万多平方千米的本岛和外岛的弹丸之地,已建立了16个固定雷达站和3个机动雷达站,部署了50部不同程式的防空警戒雷达,探测距离从几千米到数千千米,构成了以台湾岛西部为主要方向的雷达情报网。而对弹道导弹具备预警能力较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系统。

“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该雷达为改进型AN/FPS-115“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2010年部署于乐山雷达站。该型雷达原为美军预警探测潜射弹道导弹设计开发,对雷达反射截面10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5 000千米,对雷达截面较小的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 500千米,但美在售台时对其性能作了削减。“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纳入台“强网”防空系统后,可升级为一个应对导弹防御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另外,装备“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的台“导弹警报中心”与美具备系统共通性,可使台军从美方获得更多信息和战情。该雷达对弹道导弹目标可提供3~7分钟的预警时间。“

“爱国者”系统MPQ-53(65)雷达 台在1997年从美国引进3套“爱国者”PAC-2系统部署大台北地区,后续采购6套“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部署南部和中部。随“爱国者”系统引进的MPQ-53(65)雷达采用相控阵体制,担负远程警戒和引导任务,该雷达探测范围120度,距离160千米,可同时跟踪100个目标,控制9枚导弹发射。

联合卫星战术地面站 2005年初美国允许台军可共享美“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的预警信息并成立“联合导弹预警中心”,该中心战时可实时共享美在亚太地区天基红外预警情报,为岛内防御提供早期预警。同时,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台军构建了高带宽的通信网络以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防空火力单元。从目前情况看,导弹发射后数秒,美天基导弹预警卫星即可探测,数分钟即可通过该地面站传送到台军反导火力单元。

E-2T/K预警机 目前台军装备的6架E-2T/K预警机,该机最长空中滞留时间6小时,载有AN/APS-145型雷达,可侦测600个空中、水面目标,预警时间为25分钟,在反导作战中可为反导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早期预警情报,但据台军方推算,若大陆从海峡沿岸发射“东风”系列导弹,台湾预警时间还不到3分钟。

台军对“东风”16弹道导弹的拦截系统

目前台军防空反导系统部署较为密集,但真正可拦截“东风”16弹道导弹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反导系统:

“爱国者”2系统 1993年9月,台湾耗资5.65亿美元向美国采购了3套“爱国者”2系統,20世纪末在岛内实战部署。该系统从发现敌方导弹到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整个过程约为35秒,导弹最大射高81千米,有效射程144千米,最大速度6马赫。可拦截射程600千米以内的战术弹道导弹。1997年部署在台北周边的南港、林口和万里3个阵地,导弹阵地靠近中山和北二两处高速公路以便于机动。每个连同时可跟踪96个目标,可对其中8个目标实施拦截,3个连同时能对24个目标实施拦截。2007年台在美国帮助下对该系统升级,主要对AN/MPQ-53型相控阵雷达由C波段升级为G波段AN/MPQ-65型,探测距离明显提高。

“爱国者”3 系统 2010年1月,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6套“爱国者”3反导系统,含253枚导弹。该系统较“爱国者”2效能有大幅提升:一是配备AN/MPQ-65型雷达,探测距离提高到252千米(有预警);二是系统标准配置8个发射架,每架配备16枚PAC-3型弹或4枚GEM型弹,导弹数量增加1倍,可同时追踪125批空中目标,引导18枚导弹拦截。三是能够在目标残骸及其它目标中有效辨识弹道导弹,并修正飞行姿态直接撞击拦截,毁伤效果强,拦截精度高。目前台军已经将新引进的“爱国者”3部署到台岛原来得不到导弹防护的中、南部,甚至东部,将使台岛得到更加全面的全岛防护,未来还可能与升级型“爱国者”2混编部署。台军曾评估认为,“爱国者”3系统部署后,全岛的9个导弹阵地将在台本岛西海岸沿线构筑37~92千米“爱国者”防空拦截区,对本岛军事目标的防护率将由现在的25%提升至70%,对战争潜力目标的防护率将由现在的8%提升至60%以上。

“天弓”3系统 台军自研的“天弓”3系统与改进的“长白”相控阵雷达,将成为台湾未来反导的主力。该系统在“天弓”2导弹基础上改进,主要作了以下改进:一是将固体火箭发动机改为大推力冲压发动机,增大了杀伤空域和拦截速度,该弹最大速度超过4马赫,有效射程80千米,射高25千米;二是采用主动雷达加红外双模导引头,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三是改进引信和战斗部,使导弹具有攻击常规战术导弹能力;四是改进配套使用的相控阵雷达,使其探测距离从160千米达到400~600千米,可拦截射程不超过600千米的弹道导弹。该系统整体性能逊于“爱国者”3导弹。拟部署在台湾中、南部地区,重点防卫中部与南部的大城市、重要的军事与经济、交通设施。

台对“东风”16导弹预警与拦截能力分析

虽然台军宣称对“东风”16弹道导弹具有预警和拦截能力,但是从台军自己透露的“东风”16性能分析就可以看出,台军的承诺大多只是文字游戏,其目前并不具备对该型导弹的完全预警和可靠拦截能力。

第一,具备发射预警能力,但全程探测较为困难。

虽然“东风”16导弹采用地面机动发射,可以有效避免台军空天侦察,但是由于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可在发射后数秒根据导弹尾焰闪光发出导弹预警,并后续跟踪导弹轨迹,然后位于乐山雷达站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即可发现导弹,并根据导弹飞行弹道预判落点,进而将数据传送到落点防御任务区的“爱国者”系统,由系统预警雷达识别锁定来袭目标,再分配火力单元引导拦截。这一过程看似完整,但是由于“东风”16导弹保守估计射程达到1 000千米,而部署在南部的“东风”16系统可前出机动到福建、广西或广东东部沿海地区,这时的导弹发射阵地和岛内目标距离基本小于500千米,有充分的富余射程能量,因此可以采用高抛弹道或压低的平伸弹道,特别是高抛弹道飞行的导弹在目标区上空将进入“爱国者”系统雷达和“天弓”3的“长白”雷达的顶部锥形探测盲区,因此要实现全程探测十分困难,也就是说在无法拦截的导弹助推段和中段,台军可以利用美军支援天基信息和远程预警雷达发出预警,但是在关键的末段拦截阶段却无法实现连续跟踪,更不用说锁定目标和引导拦截。

第二,具备末段拦截可能,但拦截成功概率并不高。台湾岛形狭长,东西宽只有15~144千米,南北延伸394千米,面积仅为35 780平方千米。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台军混合部署了9套世界最先进的“爱国者”3和“爱国者”2,且将后续部署几乎同等数量的“天弓”3系统,这使台湾岛将成为世界上反导系统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其对“东风”16具有一定的末段拦截能力,但是这种拦截成功率不会太高,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目标距离近,预警时间短。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即使是横亘于大陆与台湾本岛之间、被台军视为天然屏障的台湾海峡,最窄处也只有135千米,作战飞机只要几分钟就可飞过,弹道导弹也只需不到10分钟即可完成全弹道飞行,因此留给岛内拦截系统的预警拦截时间非常有限。二是“东风”16导弹处于“爱国者”3系统拦截能力上限,效能大幅下降。从台军估计看,“东风”16导弹保守射程达到1 000千米,这正处于“爱国者”3系统拦截能力上限,这种情况下拦截系统工作不稳定,精度明显降低。三是导弹射程远,再入速度高。由于导弹射程较远,无论是标准弹道还是高弹道发射,导弹的再入速度将明显提高,无疑增加了拦截难度。四是弹头可以机动和分散使用,在末端拦截难度大。从台军情报看,“东风”16导弹在末段具备飞行机动性,且可使用集束弹头,加上较高的飞行速度,这增大了拦截难度,降低了拦截效费比。五是系统本身拦截率并不高。实际上比“天弓”3成熟很多的“爱国者”3在实践应用中的拦截成功率并不高。虽然美军宣称“爱国者”3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曾取得100%的拦截率,对一般弹道导弹的试验拦截率则在80%以上,而台湾军方估计以“东风”系列战役战术导弹的性能若采用两枚“爱国者”3拦截1枚的战术,成功率达到83%,但外界对此普遍持有疑问。海湾战争后不久,美国总审计局的研究就显示,“爱国者”导弹的成功率可能不超过9%;美国国会研究处说,目前只有一个“飞毛腿”弹头被毁的证据;以色列的分析人员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第三,具有有限规模防御能力,但可采用灵活战术打击。

虽然台湾具有世界最密集的反导系统部署,而且部署系统对“东风”16导弹具有一定拦截能力,但是除了拦截概率不高以外,其对“东风”16、“东风”15和“东风”11等多種型号的大规模导弹突击仍存在防御数量不足的问题。

从部署与防御范围来看,部署在大台北地区的“爱国者”2系统仅能防护25%的人口及8%的工业生产力,即使中、南部两大都会区完成“爱国者”3系统部署后,也只可防护约70%的人口及60%的工业生产力,还是只能实现重点防御,无法达成全方位保护的效果,如桃园、基隆、花莲、苏澳、澎湖等重要的军事与经济地区,都不在反导防御区域内。台“国防部”整评室副主任葛熙雄曾指出,解放军攻台如以7成导弹发动攻击,台方能有50%以上的战力存活率,在6个“爱国者”3导弹连完成部署后也只能使战力存活率超过7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字评估只是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而如果解放军采用巡航导弹和机载武器实施配合打击,台军的被摧毁率将成倍提高。即使使用火箭军的“东风”16、“东风”15、“东风”11和“长剑”系列等多种型号导弹武器齐射或连续攻击,也可成倍提高突防成功率,如果这些导弹采用高弹道和压低弹道,或伴随电子干扰和欺骗等战术技术措施,基本可以完全压制台军的所谓导弹防御。

第四,具有一定前伸拦截能力,但无法避免岛内附带损伤。

台岛内民众和媒体对台湾反导系统的最大质疑之一就是如此密集的拦截系统即使可完成拦截,其坠落残骸也可能对岛内民众产生大范围附带损伤。由于“爱国者”3系统采用动能拦截技术,而台湾岛内面积狭小,军用和民用设施密布,“爱国者”3即使成功拦截弹道导弹,双方导弹爆炸所产生的残骸和碎片将造成更多的地面房舍与人命损伤。对此,此次针对“东风”16导弹拦截问题时,“国防部作战次长”姜振中宣称,可在距离台湾250千米时将东风导弹拦下,“不会让它落在台湾本土”。这一表述看似充满信心,但实际是玩弄文字游戏,欺骗岛内民众。台湾拦截能力最强的“爱国者”3系统的水平拦截距离只有90千米左右,所谓250千米只是其使用的AN/MPQ-65雷达在有预警情况下的探测距离,而只有在AN/MPQ-65雷达探测到目标后,才会开始锁定目标,然后实施火力分配和导弹发射,因此最远的拦截距离大致只有探测距离的一半不到,因此即使“爱国者”3实现了最乐观拦截,残骸也会前伸掉落在海峡中线附近,而拦截成功率最高的区域必然掉落在台本岛上,特别是如果“东风”16采用高弹道攻击,弹头基本是从目标顶部进入目标区,再早拦截,残骸都会掉落在目标附近。

可见,台湾军方对“东风”16的拦截判断基本都是一厢情愿的想像,其欺骗和糊弄岛内民众,绑架民众作为台独人质的意味明显。

猜你喜欢

爱国者台军弹道导弹
台湾在美国买了很多“冤大头”武器
“情趣军装”
“排练”
台军买大陆电脑引泄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