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

2018-01-05曹永庆任华东李少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5期
关键词:腾冲红花油茶

谢 胤,曹永庆,任华东,李少明

(1.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花油茶实验站,云南 腾冲 679100;2.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3.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云南 腾冲 679100)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

谢 胤1,曹永庆2,任华东2,李少明3

(1.国家油茶科学中心腾冲红花油茶实验站,云南 腾冲 679100;2.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3.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云南 腾冲 679100)

为有效保护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更好地被利用,在对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文中介绍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具有的历史悠久,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丰富,以及混农林种植等特征,阐述其遗产价值,论述其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制定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提出资源保护、技术保护、文化保护、景观保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等保护与发展措施,并给出保障措施。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混农林种植;遗产价值;保护与发展规划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这项重大行动,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管理的基础。中国政府率先积极响应,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积极参与了项目准备、申请与实施工作。截至2016年,我国审定了3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有62项入围,其中有11项入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世界总数的1/3,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项目实施以来,有些学者对如何搞好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做了探讨[1-6],有的学者对具体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措施[7-9]。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农业文化遗产非常多,历史悠久、分布范围较窄的云南省腾冲市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有关腾冲红花油茶的研究文献有许多,主要集中在腾冲红花油茶生物学特性、栽培利用方面[10-17],其中也有少数涉及保护问题,但也仅仅是针对资源和产品的保护[18-19],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开展对腾冲红花油茶的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对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进行充分调查,就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的特点、价值及遗产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并就其保护和发展进行探讨,形成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对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的认识,保护和利用好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

1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概况

腾冲红花油茶,又名滇山茶(CamelliareticulataLindl.)、云南山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世界著名观赏花木和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药用价值[20,21]。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省特有树种,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滇中及其以西、腾冲及其以东区域,其中尤以腾冲市规模最大、最为集中,被誉为“红花油茶的故乡”[22-23]。 腾冲市隶属云南省保山市,辖18个乡镇,国土面积 5 845 km2,2016年末总人口67.46万人,截至2016年,腾冲市的腾冲红花油茶种植面积有4.16万 hm2,其中树龄100 a以上的腾冲红花油茶古树群落有0.2万 hm2。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覆盖腾冲市全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腾冲红花油茶资源、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民俗、民间文艺、腾冲红花油茶美食、民间药用保健方剂、地名、腾冲红花油茶古村落、腾冲红花油茶主题寺庙、名人题词及诗作等。

2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特征

2.1 历史悠久

腾冲市是学术界公认的腾冲红花油茶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是最早栽培利用腾冲红花油茶的地区,也是现在唯一规模化栽培和利用腾冲红花油茶的地区[22-25]。根据腾冲市最早的寺院护珠寺保存的《护珠寺碑》记载,腾冲市在南诏时期(公元742年前后)就有人种植腾冲红花油茶,距今约 1 300 年[26]。观赏型(云南山茶花)的人工栽培历史始于隋唐,盛于明清,至今有 1 300 多年历史;油用型栽培始于明代,盛于现代,距今400多年。20世纪60—80年代,腾冲市曾大力发展腾冲红花油茶,果用型栽培面积达1.34万 hm2,被云南省列为油茶基地县,建设了专业种植腾冲红花油茶的沙坝林场和专门收集栽培云南山茶花的来凤山茶花基地,90年代不被重视,面积萎缩,至2009年普查尚保存约0.67万 hm2[27]。2009年,腾冲市再次掀起种植腾冲红花油茶的高潮,截至2016年,腾冲市的腾冲红花油茶种植规模达4.16万 hm2。

2.2 生物多样性丰富

2.2.1 地区生物多样性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内野生生物有高等植物 2 000 多种,昆虫类动物9目59科200余种,鸟类14目41科244种,兽类8目21科29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和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3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27](表1)。

2.2.2 农业生物多样性

作物有稻谷、玉米、油菜、荞、麦、红薯、芭蕉芋等,畜禽有猪、牛、马、羊、鸡、鸭、鹅等;其中:槟榔江水牛、明光小耳猪、腾冲雪鸡等为地方特有品种。腾冲红花油茶林多分布在农地、村庄和山林的结合部,成为连通山禽与家禽、野兽与家畜杂交繁育的通道,通过人类长期地驯化,形成了腾冲市特有的小耳朵猪、雪鸡等名贵禽畜种类。腾冲红花油茶经过自然杂交和演变,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类型和品种群(表2)。

2.2.3 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丰富

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杂交和演变,腾冲红花油茶发展成了观赏型和油用型2大自然类型,20个自然品种群, 云南山茶花品种180多个(其中从腾冲市天然林中选育的有70个),果用型根据果实形状和叶片形状不同分为50个自然品种[15,28,29](表3)。

表1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区野生生物种类统计

表2 系统内主要种植、养殖品种(品系)

续表2

表3 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类型

2.3 文化多样性丰富

腾冲市是南方丝绸古道在国内的最后一站,自古商贾云集,商贸发达,被大旅行家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市内居民多数来自中原地区,全市有25个民族,融合了中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这里既有中原地区的寺观庙宇、半月形的清真寺,亦有来自异域的基督教堂。腾冲红花油茶文化渗透到了腾冲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宗教、风俗、礼仪、民间文艺、饮食、手工艺、医药保健和传统技艺等方方面面(表4)。

表4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文化遗产项目汇总

在腾冲市,腾冲红花油茶被认为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花常被供在神佛面前、被群众插在“家堂”上供奉祖先神灵;其茶油历来是腾冲僧侣必备的食用油,同时也是佛灯油;所以,腾冲红花油茶几乎成为寺观庙宇的标志树,在现有的古寺周围都曾经有过腾冲红花油茶林,目前保存的古腾冲红花油茶林许多都曾经是寺观的香火林。在发展腾冲红花油茶生产的过程中,腾冲人民总结了许多谚语、谜语,这些谚语、谜语将复杂难记的生产要领融入谚语、俗语中,变得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得以世代相传,成了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技术的重要传承方式。古代的腾冲文明是马帮驼来的文明。腾冲马帮向外到缅甸、印度,向内到保山、昆明、德宏,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不畏风沙霜雪,得益于腾冲红花油茶油。其茶油不但是马哥头的食用油,还是马哥头用来防治冻疮、润肤、润唇的良药,同时还可用来给骡马催膘、治疗鞍疮、皮癣及润滑皮绳。腾冲红花茶油跟随马帮走南闯北,为腾冲马帮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并被沿途群众认识、引种,但由于腾冲红花油茶对生境要求严格,只有德宏等少数地方引种成功。

从腾冲红花油茶中选育而成的云南山茶花深受腾冲人民喜爱,被广泛栽种于庭院、公园、路旁及民居花园,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技术、品鉴和命名体系。云南山茶开花适逢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福堂门前摆上一盆盛开的大红山茶,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拜年时给亲友送上一盆盛开的云南山茶花,寓意“花开富贵,一年吉祥”。民间的云南山茶花爱好者还组织了花友会,常常邀约一起赏花、品花、交流养花心得。花名的命名一般从花型、花色及开花时间上着意。有的文雅秀丽,一如江南美女,譬如:雪娇、雪妍……;有的因开花时节命名,如:春艳、春晖、闹春……;有的因姿态命名,表现云南山茶花的轻巧灵秀特色,如:漫舞、舞狮、冰凌花……;有的则着意于云南山茶花在花卉界的地位崇高,如:花魂、牡丹魁、梅宝……;有的则是希望天下太平,家庭和顺,如:和顺等等,不一而足。许多文人墨客亦对云南山茶花情有独钟,明清以来,吟咏云南山茶花的诗词有200多首传诵至今。云南山茶花还是端阳花市街边摆放的主要花卉,很多名品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展示,以提高主人的文雅高贵,促销其他商品(表5)。

2.4 古油茶林混农林种植技术特点

古红花油茶林的管理较为粗放,一般不进行人为干预,处于一种浇水靠天、肥料靠土、更新整枝靠树体、防虫治病依赖自身抵抗力的状态。古红花油茶树体高大,人工摘果困难,通常是在果实自然脱落后到地面捡收。所以古腾冲红花油茶生产出的油茶籽出油率高、油品较好,这是成熟度高的缘故。 腾冲人民受到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及古腾冲红花油茶群落结构的启示,探索出混农林业技术,即在腾冲红花油茶林周边种植核桃、梅等果木,林下种植耐阴蔬菜、药材、饲料等作物,养殖禽畜。应用混农林技术营造的腾冲红花油茶林具有群落结构及组成受人为控制、生产能力更强、为人类提供的生活资料更多更丰富的特点,与现代其它农业生产系统相比较,具有土地利用率更高,化肥、农药用量较小,生物多样性更丰富,更环保的特点。

表5 从腾冲选育的云南山茶花品种名录

技术要领是:选择周边有高大乔木的农地或人工营造防护林,在地中种植腾冲红花油茶,在其幼龄期间种蔬菜、油菜、大豆等作物,随着油茶树的长大,更改林下种植的作物品种,开始间种乌药、黄精、川芎、石斛、天麻、葛根、楤木、香椿、山药、薯类、芋类;林下作物收获后放养禽畜,禽畜活动疏松了土壤,减少了杂草、害虫,粪便培肥了土壤,一批禽畜出栏后再种上作物。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中除施用一些农家肥外,基本不用化肥,不喷农药,不人工除草,在保障产品绿色生态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它行业。这样便形成了周边的乔木遮挡烈日、阻挡风沙、隔绝病虫害,除草施肥靠禽的良好农业技术体系。这种混农林业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为其他同类地区合理利用土地,发展适应本地条件的生存方式提供了有效借鉴。

3 遗产价值

3.1 物质生产

腾冲红花油茶全身都是宝。果实榨油、果壳可生产焦炭和生物肥料、油枯可提取皂素,木材是良好的雕刻材料。历史上,腾冲红花油茶油曾经是区内群众的主要食用油来源和经济来源。20世纪60年代,云华公社的群众可用其油茶籽抵交“公余粮”,靠出售其茶油维持自家的生计。现代研究表明,腾冲红花油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达70%以上,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值约为1∶6.5,是目前已知的、比较接近“欧米伽膳食”标准的天然油脂之一。腾冲红花油茶油耐储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E、山茶苷、油酸、亚麻酸,以及人体所需的钙、钾、镁、铁等微量元素,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提高免疫力、补钙和预防钾缺乏症的作用。深受僧侣、中老年人的喜爱,产品销往内地、台湾、香港及日本。发展腾冲红花油茶有利于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和维护国民身体健康。目前,腾冲红花油茶产品已经从单一的食用油生产发展成为食用油、日化产品和保健品等拥有7个品牌的系列产品。2013年,腾冲红花油茶油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南山茶花品种已经发展到180多个,其中腾冲来凤山茶花基地收集保存了130个,其栽培范围遍布欧、美、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是昆明市市花。目前,腾冲市有44.4万农民参与腾冲红花油茶种植,有3万多人靠经营加工腾冲红花油茶油和培育云南山茶花为生,2016年产值达1亿多元,腾冲红花油茶产业正逐渐成为影响腾冲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3.2 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腾冲红花油茶为小乔木,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内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传承中华文明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当地群众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地方文明发展,稳定了地方社会秩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区内丰富的绿色食品和腾冲红花油茶油固有的保健功效,对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作用。

3.3 景观价值

腾冲红花油茶四季常青,枝干遒劲,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花型美观多样,花期持久,果形优美且形状多样,冬春观花、夏秋观果,四季景致不断。系统内的腾冲红花油茶、古树与民居建筑、石刻、名家遗迹等有机结合,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然画卷。另外,系统内与腾冲红花油茶有关的风景名胜区有10多处,著名的有马站和睦茶花村、来凤山茶花基地、龙华寺和宝峰山风景区。和睦村被誉为“中国茶花第一村”,是新兴的休闲旅游胜地,村民利用腾冲红花油茶古树林形成的美丽景观吸引游客,开民居旅馆、民俗体验馆和农家乐,生意兴隆火爆。

4 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1 必要性

腾冲红花油茶是一个窄分布树种,自然分布集中于滇中以西、腾冲市以东地区,20世纪80年代虽向北引种至陕西,向东引种至江西,但引种后生长都不正常。腾冲人民在长期驯化和利用腾冲红花油茶的过程中形成的腾冲红花油茶文化和保存下来的腾冲红花油茶古树林,是先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弘扬优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古腾冲油茶林是一个天然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其所保存的物种基因是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的基础。遗产中保存的文化资源,是多少代人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对今后发展产业、保护森林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加工工艺、混农林种植模式、药用方法、美食烹饪、民间文艺、养生理念至今仍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打造好腾冲红花油茶庄园,建设好和睦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构建好云华腾冲红花油茶观光旅游示范区,不断完善和延伸腾冲红花油茶旅游产品链,有利于腾冲发展全域旅游。综上所述,保护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非常必要。

4.2 紧迫性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的栽培技术、加工技艺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滇西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分布范围窄,弥足珍贵。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文化及高科技的冲击,加之熟知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礼仪的老人相继离世,年轻人对传统红花油茶文化的认知不足,一些生态环保的技术和工艺正在逐渐消失;受国内大树进城、房地产开发园林景观打造的影响,少数人急功近利,私挖、盗挖红花油茶时有发生,红花油茶古树资源受到破坏,保存数量正日愈减少;传统的农业技术及加工工艺由于效率低、见效慢,逐渐淡出了新一代人的视野,只有极少数老人还在使用,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保护与发展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系统,使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得以长期传承、不消失,已经迫在眉睫。

5 保护与发展的总体策略

5.1 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通过实施腾冲红花油茶保护,探索发展新机制,完善产业链,把腾冲市建成全国腾冲红花油茶天然博物馆、种质基因库、种植基地、系列产品加工基地、科普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提高综合产值,最终实现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增强,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事业繁荣与进步。

5.2 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5.2.1 保护优先,适度利用

在腾冲红花油茶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贯彻分类经营思想,即:对腾冲红花油茶古树林、母树林和野生山茶林实施半封闭性保护,完全禁止以追求产品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允许开展以保护、新品种选择为目的科研活动,严禁商品性采挖移植,因公共建设需要处理的,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保护性移植;对腾冲红花油茶人工林要采取措施,扩大规模,实施抚育改造,提高单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民间文艺文化,要在保障其长期传承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旅游开发、观光园区建设适度利用。

5.2.2 整体保护,协调发展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保护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遗产的每一个组成因子,使腾冲红花油茶与周边的村落民居、人文景观、风俗人情、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协调发展。

5.2.3 动态保护,功能拓展

在保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适时增加完善保护内容,提高保护标准,发扬推广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精髓,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其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2.4 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涉及面广,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出资献策,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兼顾各方利益,使人民群众在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得到实惠。

6 保护与发展措施

6.1 资源保护

在马站乡云华片区、龙华寺、清凉寺、华严寺、明光中堂和沙河、曲石双龙等地建立古腾冲红花油茶林保护区;对全市的野生云南山茶花进行调查,进行挂牌保护;建设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库。通过以上措施,确保腾冲红花油茶资源不萎缩,品质不退化,种质基因不丢失,林内及周边环境不被破坏。

6.2 技术保护

在马站乡云华、沙坝林场等地建设腾冲红花油茶混农林种植示范园区、母种园及采穗圃,记录、拍摄传统的腾冲红花油茶混农林种植技术,进一步研究现代混农林技术体系,推广腾冲红花油茶混农林种植技术,使这种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有利于物质生产的种植技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6.3 文化保护

搜集有关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文化,包括腾冲红花油茶农耕文化、药用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加工文化、养生文化和民间文艺、地名等,编印出版书籍保存,拍摄相关的文艺表演和手工艺演示资料,建立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数据库。培养手工艺、文艺(如土法榨油、祭榨神、唱茶花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收集工具、艺术品、手工艺品等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腾冲红花油茶文物展览馆、民俗体验馆和腾冲红花油茶美食餐厅,定期举办茶花节,生产腾冲红花油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弘扬腾冲红花油茶文化,增加农民收入,在动态中保护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

6.4 景观保护

保护腾冲红花油茶系统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系统区的自然景观(包括森林资源、林相、农田四季景象、古树林、古树名木、花卉、江河、沟渠、湖泊等)和人文景观(包括民居、特色建筑、地方标志性建筑、碑刻、寺观庙宇、塔、塚等)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造册,并向社会公告。根据遗产区情况,规定建筑风格,修复治理遗产区的景观设施,对古树名木实施复壮改造,对沟渠湖泊进行生态治理。

6.5 生态产品开发

选育腾冲红花油茶高产稳产品种,建设母种园、采穗圃,建设腾冲红花油茶早实丰产基地。选育腾冲红花油茶观赏型新品种,开发腾冲红花油茶园林绿化苗木。加强对腾冲红花油茶幼林抚育和对上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人工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提质增效改造,将腾冲红花油茶种植规模巩固在4万 hm2。发挥腾冲红花油茶混农林种植技术优势,开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引进或扶持腾冲红花油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2~3户,建设腾冲红花油茶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生产线,进行腾冲红花油茶系列产品开发和营销,拓宽并延伸产业链。

6.6 休闲农业发展

建设一个腾冲红花油茶主题庄园,建设内容包括:腾冲红花茶油林分改造和抚育管护、林下种植园区、林下养殖园区、森林旅馆、饭庄、腾冲红花油茶文化博览室、民俗工艺表演区、民俗工艺及美食加工体验区、观景台、观鸟台、道路设施、停车场、水电设施和通信设施等。在腾冲红花油茶古树林分布区建设腾冲红花油茶观光旅游生态村落示范区一个,建设内容包括:腾冲红花油茶林分改造和抚育管护、农家乐、村容美化、道路设施和停车场等。

7 保障措施

7.1 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腾冲红花油茶油管理办法》和《腾冲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活树移植管理的规定》等文件。制订《腾冲红花油茶保护办法》、《腾冲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推广《地理标志产品 腾冲红花油茶油》生产技术标准,实现生产过程、加工过程无害化。

7.2 组织保障

1)成立腾冲红花油茶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市长任组长,林业、农业、发改、财政、国土、招商、扶贫、工信、检验检疫、金融等单位和有关乡镇领导为成员,负责辖区内产业发展等工作。2)强化建设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稳妥推进。3)明确职责,各单位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并通过招商引资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7.3 市场保障

鼓励企业以自建或联营方式发展腾冲红花油茶基地,搭建企业与合作社、种植户的沟通平台,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申请成为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的会员,大力宣传腾冲红花油茶产品,组建线上线下的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保障产品畅销。

7.4 资金保障

7.4.1 政府投入

市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的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腾冲红花油茶良种选育、抚育改造、丰产栽培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古树林和自然景观保护,并由林业、财政部门制定年度方案。

7.4.2 项目争取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以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库被列为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为契机申请国家专项资金,加强对腾冲红花油茶天然林、野生云南山茶花的保护和完善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旅游文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精准扶贫资金,各部门联动,整合统筹腾冲红花油茶保护与发展资金。

7.4.3 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到腾冲从事腾冲红花油茶种植、加工或与现有企业合作发展。积极引导、吸纳社会资金参与腾冲红花油茶的保护与发展建设。协调、争取贷款,对种植大户、示范村区和庄园建设、加工企业等进行扶持。

[1] 闵庆文,张丹,孙业红,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意义与近期主要任务[J].古今农业,2009(2):116-120.

[2] 闵庆文,孙业红.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稻鱼共生系统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综述[J].古今农业,2006(3):116-119.

[3] 赵立军,徐旺生,孙业红,等.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及建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6):688-692.

[4] 陈秋珍,JOHN S.国内外农业多功能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7(3):71-79.

[5] 梁勇,胡远男,刘某承,等.陕西佳县古枣园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4,25(1):21-25.

[6] 王斌,陈锦宇,闵庆文,等.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古今农业,2013(1):105-111.

[7] 张建国,何方,肖胜和,等.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梯田旅游发展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48-52.

[8] 李婷.辽宁桓仁“京租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J].北方水稻,2015(1):77-80.

[9] 崔峰,王思明,赵英,等.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47-55.

[10] 黄佳聪,陆斌,阚欢,等.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5):29-32.

[11] 黄佳聪,何俊,尹瑞萍,等.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 5):94-101.

[12] 黄佳聪,郭军,罕新艳,等.腾冲红花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及其成效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2):84-87.

[13] 靳高中,杨水平,姚小华,等.腾冲红花油茶果实主要性状变异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2):48-53.

[14] 靳高中,姚小华,任华东,等.腾冲红花油茶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变异研究[J].江西林业大学学报,2012,34(3):492-498.

[15] 沈立新,梁洛辉,王庆华,等.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类型及其品种类群划分[J].林业资源管理,2009(6):75-79.

[16] 辛成莲,石卓功,黄佳聪,等.腾冲红花油茶座果率及结实率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4):60-64.

[17] 沈立新,梁洛辉,张文,等.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9,38(4):9-15.

[18] 杨亮源.腾冲县云华片区红花油茶种群资源亟待保护[J].云南科技管理,2004(4):61.

[19] 李世成.云南省腾冲县红花油茶资源调查及利用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3):11-14.

[2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第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07-308.

[2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 第49卷第3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8-70.

[22] 黄佳聪,阚欢,伍建榕,等.腾冲红花油茶栽培及籽油提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

[23]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2-73.

[24] 冯国楣,夏丽芳,朱象鸿. 云南山茶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25] 范眸天,范抒宇,王微.茶花鉴赏[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26] 李根源,刘楚湘.民国腾冲县志稿(点校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4:398-399.

[27] 腾冲县林业局.腾冲县林业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71-72.

[28] 沈立新.云南山茶花品种选育[J].经济林研究,1999,17(2):59-61.

[29] 杨忠品,谢胤,辛成莲,等.高黎贡山以西油用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调查[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86-90.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ofCamelliareticulatain Tengchong

XIE Yin1,CAO Yongqing2,REN Huadong2,LI Shaoming3

(1.TengchongCamelliareticulataExperiment Station, National Science Center for Camellia oleifera, Tengchong, Yunnan 679100,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AF, Fuyang , Zhejiang 311400, China; 3. Tengchong Substation of Baosh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for Gaolig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Tengchong, Yunnan 679100, China)

To effectively protect, utilize and inherit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 heritage ofCamelliareticulata,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of Camellia reticulate was formulated in Tengcho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history, abundant biodiversity and culture, and agroforestry pattern, the heritage value ofCamelliareticulatawas illustrated. On account of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protection, this paper made the goals and principle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implementing and supporting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protection for resourc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duct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ystem ofCamelliareticulatain Tengchong; biodiversity; cultural diversity; agroforestry; heritage protec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7-06-06;

2017-07-05.

中国林业科学院亚林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腾冲红花油茶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研究(RISF2014011)”.

谢 胤(1972-),男,云南腾冲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林研究.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5.012

S794.4;S76;F316.23

A

1671-3168(2017)05-0064-09

猜你喜欢

腾冲红花油茶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