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

2018-01-05马桂莲程彬彬张莉侠

上海农业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发明人科学院专利申请

马桂莲,程彬彬,张 琴,张莉侠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

马桂莲,程彬彬,张 琴,张莉侠*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 201403)

以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作为统计源,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分别从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结构、类型、研发机构、学科分布领域、专利发明人等专利定量评定指标,探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活动情况和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以期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专利信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国外,专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组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被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等国际组织广泛采用[1]。专利作为科技产出中的重要指标,其拥有量可以反映出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是科研院所综合科技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市级综合性农业研究机构,下属有10家研究所,是上海农业科技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也是该院的立命之本、强院之路。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围绕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使全院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利与成果不断涌现。该院园艺所育成的双色冰淇淋西瓜,不仅申请了专利,还获得了成果转让,转让金额达到了100万元人民币;其他一批成果也获得国家发明奖,如基因中心的“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2013),作物所“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三等奖(1991)等[3-7]。为了准确把握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动态,挖掘科技创新能力,本研究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985—2015年全部专利产出能力、专利机构及合作能力、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专利申请人员构成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了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状况,为该院的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所拥有的中外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该数据库属于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同步。在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检索项中分别输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检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含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下同)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申请量及授权量。检索的数据为1985—2015年中国专利局所公开的数据。

1.2 研究方法

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的、个别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并利用统计方法或技术手段使这些信息经过分析,上升为有价值的情报[8-9]。本研究利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985—2015年专利申请量、申请量类型、专利申请人、专利授权学科领域等检索,数据进行导入、统计分析,形成专利类型构成表(图)、历年专利申请量分析图、申请人分析表、专利技术领域分析表(图)、专利发明人分布表等,并进行专利情报分析、总结。

图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授权专利的类型构成Fig.1 Type composition of granted patents from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 结果与分析

2.1 申请类型构成分析

截至2015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申请的发明专利685项、实用新型46项、外观设计2项,已授权中国专利2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0项,占总授权83.330%;实用新型46件,占总授权15.97%;外观设计仅2件,占总授权0.69%(图1)。发明专利的申请占三种专利的93.45%;发明专利的授权率为35.04%。可见,发明专利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创新产出的主要类型。从技术含量来看,发明专利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程度,说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为科研基地,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2.2 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发展趋势分析

截至2015年,发明专利公开、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总数达到733件。

图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变化趋势Fig.2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 and granted patents from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第1件专利授权是1991年的发明专利。从图2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专利申请与授权均较少,每年专利申请量均不超过6件,授权也不超过3件。2004年后的11年间,不管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2009年的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05件和47件。2009年以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维持比较高水平,但均未超过2009年的水平。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985—2015年的实用新型46项,外观设计专利总共2件。实用新型最早2007年获得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件分别在2011和2015年获得授权。

2.3 申请人(各研究所)专利授权及合作情况分析

以截至2015年授权的288件专利作为分析对象,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0个研究部门均有授权专利,但专利授权部门主要集中在食用菌(83件)、生物所(71件)、生态环境所研究所(42件)。其中食用菌和生物技术二研究所专利授权量占总授权数的53.47%;排名前三的研究所专利授权量,占总授权量68.06%。

表1 各研究所授权专利的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granted patents among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截至2015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授权的288件专利中,有58件通过合作申请获得的,合作率为20.14%,合作申请中,院内部之间的合作36件,与院外合作23件。合作专利数最多的是食用菌研究所(17件)和作物所(17件);合作率最高的为作物所,合作率为77.27%。授权专利数最多的食用菌所(83件),其合作率20.48%;生物所和基因中心合作率均较低,分别为为8.45%和5.89%。

2.4 专利学科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专利小类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全面掌握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领域分布与变化特点。

2.4.1 技术领域重点分析

通过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86件发明授权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类字段分析,发现这些专利分布在33个小类中,其中前10位的小类所拥有的专利数为232件,占总授权数的81.12%(表2)。排名第一的C12N共有67件专利,该类别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排名第二、三分别为的A01G,C12Q,分别属于传统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领域。

表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TOP10技术领域Table 2 Top 10 research areas of granted patents from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通过对专利技术生命跨度研究[10],显示,属于传统农业技术领域的A01H、A01C、A23L的技术生命跨度均超过20年,说明这些领域投入的研发力量较强;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均不超过15年,说明部分研发力量相对传统领域还有限。技术研发活跃度最长的是A01H,技术生命跨度有25年,其次为A01C,技术生命跨度为24年(图3)。

图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命跨度超过10年IPC小类Fig.3 The technical life span of granted patentsmore than ten years from Shanghai Academ 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4.2 技术领域分布及发展情况

根据专利授权变化趋势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授权为3个阶段,分别为1985—2003年、2004—2009年、2010—2015年。研究显示,不同时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阶段,专利授权仅涉及3个技术领域,授权专利3项;第二阶段,专利授权及技术领域明显增加,涉及15个技术领域,授权专利数量为39;第三阶段,专利授权及涉及技术领域大幅度增长,涉及的专利领域增加到了33个,获得授权专利数达到244件。

在三个时期中都获得授权的为传统农业技术领域的A01H、A01C、A23L,其中A01H增长较快,从第一阶段的1件发展到第三阶段22项。授权最多的C12N和次多的A01G在第一阶段均未涉及,第二阶段出现,授权均为6件,第三阶段则均迅速发展,分别达到了61件和37。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的C12Q在前二个阶段都未涉及,在第三阶段则迅速发展,达到了42件。

2.5 专利发明人分布情况

发明人是技术的创造者,通过对发明人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单位内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为人才培养、开展技术交流提供参考依据[10]。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授权的288件专利共涉及134位第1发明人,申请获得授权5件以上专利有13位,总87件(占全部申请总数的30.21%,下同),申请获得1件专利的人数,有74位,总75件(25.69%),申请2—4件的有47人,总127件(44.09%)。从以上可以看出,申请获得1件专利人数最多。人均获得授权2.15件。

专利授权最多的为生物所的姚泉洪和唐雪明,获得授权均为10件;发明专利授权最多的为姚泉洪(10)、其次为生态所的吕卫光(8)和生物所的彭日荷(8);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最多的为食用菌所的李玉(8)。表3显示了获得授权专利在5件以上的第一发明人分布情况。由此可知,姚泉洪、唐雪明、吕卫光、彭日荷等是该单位专利创新的活跃发明人。研究发明人发现,许多专利都为多人共同发明,且以课题组成员共同发明。

表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获授权专利5件以上的情况Table 3 The amount of granted patentsmore than 5 from Shanghai Academ 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 讨论与结论

3.1 自1985年有申请专利以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研发活动呈现比较活跃的状态,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强,表现在发明专利的申请占三种专利百分比很高(93.45%),授权数量也逐年增加,专利科技创新已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期间多项技术分别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如食用菌的野生猴菇菌驯化,抗旱基因挖掘技术等的研发均获得国家发明奖[3,11]。这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历年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不开的。但同时也看到在专利授权率上,和中国农业科学院(42.3%)等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12],科技创新效率不高,科技创新效率有待提高。

3.2 从院属各研究所专利申请授权情况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创新能力分布不均匀,专利授权主要集中在食用菌所和生物所,其他如畜牧所、园艺所、作物所等专利申请量偏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授权专利的总体合作率较低。仅作物研究所对外合作度较高,说明了作物研究所与企业、高校有较多的横向联系,构成了科研联盟。生物所和基因中心等合作度较低,这可能与他们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以及学科研究特点等有关。

3.3 从申请专利的学科分布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领域(C12N)的研发,该领域虽然技术生命跨度相对传统农业技术(A01H)小,但发展速度较快,潜力大,如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的水稻抗旱基因挖掘技术[3],就属于该类;其次为A01G和C12Q领域的研发,该领域技术生命跨度虽然不长,特别是C12Q领域的研发,专利发展速度最快,后劲足,如草菇增产方法,赤芝种121菌株及其子实体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分别属于上述领域[13-14];传统农业技术(A01H)领域生命跨度最大,研发活跃,专利挖掘潜力比较大,如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等就属于该领域[1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领域拓展较快,从最初的3个技术领域,拓展到现在的33个领域。

3.4 从专利发明人员分布情况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88件授权专利共涉及134位第一发明人,说明发明人队伍较强大;从发明人专利授权数量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创新中也培养了一批人才,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的研究人员,如姚泉洪、唐雪明、吕卫光、彭日荷等是该单位专利创新的活跃发明人。从多人共同发明专利看,发明人大多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发明,且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说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发明团队意识较强,同时也出现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如生物所、食用菌、生态所、园艺所等都拥有这样的团队。但如果从全院一千多人的科技创新活动来看,专利申请授权偏低,优势团队还不够多,希望这些发明人和优势团队继续保持,以此带动其他重点科研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

[1]刘敏惠,杨志雷,陆峻波.基于SooPAT数据的云南农业大学专利定量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0-63,69.

[2]马帅,周晶,罗劲梅,等.基于论文专利计量统计分析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力[J].农业与技术,2014(12):243,246.

[3]黎佳佳.基因中心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EB/OL].(2014-01-10)[2016-08-05].http://www.sagc.org.cn/picNews/2498.jhtm l.

[4]刘鸿艳,滕永勇,陈守俊,等.一种与水稻抗旱性相关的OsRINGzf1蛋白编码序列及其应用[P].上海:CN102115756A,2011-07-06.

[5]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等.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技术:上海,CN1052589[P].1991-07-03.

[6]顾卫红,宋荣浩,杨红娟,等.双色冰淇淋西瓜的栽培方法:上海,CN101180934[P].2008-05-21.

[7]胡立刚.“双色冰淇淋”西瓜等你来尝鲜[EB/OL]农民日报.(2016-05-25)[2016-08-20].http://www.ntv.cn/a/20160525/245380.shtml.

[8]暴海龙,朱东华.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1):91-93.

[9]颜敏,王根.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及其在地方战略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2(6):13-16.

[10]池敏青,曾玉荣,刘健宏.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福建农业学报,2014(12):1251-1255.

[11]方炳初.上海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回顾与设想[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2):1-5.

[12]王婷,刘敏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产出及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论文、专利产出的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谭琦,侯立娟,陈明杰,等.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上海,CN101933441A[P].2011-01-05.

[14]张劲松,唐传红,许美燕,等.赤芝种121菌株或其子实体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上海,CN101514359[P].2009-08-26.

[15]孙超才,杨立勇,王伟荣,等.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单交种生产技术:上海,CN101743902A[P].2010-06-23.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Shanghai Academ 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pat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MA Gui-lian,CHENG Bin-bin,ZHANG Qin,ZHANG Li-xi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ghai201403,China)

Based on Shanghai intellectual property(patent information)public service platform,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ex of patent such as patent applications,patent structure,type,R&D institutions,Distribution of subjects,patent inventor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search focus of pat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over the years in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atent information;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16-09-06

上海市科委项目(1469210370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4BJB010)

马桂莲(1965—),女,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查新工作。E-mail:xx2@saas.sh.cn,Tel:021-62203011

*通信作者,E-mail:zhanglixia@saas.sh.cn

G306;F273.1

A

1000-3924(2017)06-096-05

张睿)

猜你喜欢

发明人科学院专利申请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发明人角色识别及二元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社会资本视角的解释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浅析专利发明人错填漏填变更手续的审查依据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浅析发明人(或设计人)变更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独立发明人为产品创新铺路斯平玛斯特公司打造爆款玩具自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