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全书》:承千年文脉 铸不朽华章
2018-01-05卢海鸣
◎ 卢海鸣
《金陵全书》:承千年文脉 铸不朽华章
◎ 卢海鸣
总册数400册;
总字数3.2亿字;
总页数32万页;
总厚度20米;
总投资额达6000万元;
参加编纂人员达150人;
编纂时间达15年以上;
……
这一个个令人惊讶的数据,足以将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分量最厚、投资额最高、参加编纂人员最多、编纂时间最长的地方文献整理成果——《金陵全书》镌刻在南京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形成一座新时代的丰碑,化为历史的永恒。
《金陵全书》自2009年12月24日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编纂启动仪式以来,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由南京出版社与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市档案局(馆)、南京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截至2017年1月已出版200册,完成了总出版规划册数400册的二分之一。
一、“十朝都会”成就“天下文枢”
南京,拥有6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天下文枢”的美誉。在悠久的历史中,孕育了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南京文化”,其中以灿烂的六朝文化、绮丽的南唐文化、磅礴的大明文化和缤纷的民国文化尤为世人所瞩目。
然而,由于历朝历代的兵燹战乱和风雨侵蚀,南京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物质文化形态留存下来的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文字的形式保存在流传下来的图书典籍之中。这就是珍藏着南京这座古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宝库——南京文献。
以六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唐朝许嵩《建康实录》,南唐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宋朝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和马令、陆游《南唐书》,元朝张铉《至正金陵新志》,明朝礼部《洪武京城图志》、陈沂《金陵古今图考》、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孔尚任《桃花扇》、陈作霖《金陵琐志九种》,民国王焕镳《首都志》、朱偰《金陵古迹图考》等为代表的南京文献,是世世代代的南京人民乃至人类共同经验、智慧与启示的结晶,也是南京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南京文献绵延不绝,其数量之巨,卷帙之繁、内容之广、版本之多、价值之大,令海内外专家学者为之惊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新中国成立,留存下来不同版本的南京文献达1万种,其数量不仅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独领风骚,而且在世界各国古城中也是遥遥领先。因此,全面、系统、完整地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南京留给全人类的这些不朽作品,显得格外重要。《金陵全书》这一时代的幸运儿应运而生。
二、筚路蓝缕铸就皇皇巨著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建设当代中华文明大厦的“奠基石”和创新发展的“阶梯石”。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其中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对我们挖掘、整理、弘扬南京地方文化具有指导意义。
填土路基每层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压实速度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法经试验确定,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率在+2%~-3%范围内,遵循:“先静压、后振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中央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制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还设立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基金。
就南京而言,在历史上至少有过三次文献整理。
第一次,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明成祖朱棣命令解缙、姚广孝等在南京整理出版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第二次,民国年间的1947年1月至1949年2月,南京通志馆编印了一套《南京文献》(共26号即26册),其中收入南京地方文献67种,包括元、明、清至民国各时期的作品。
第三次,自2006年开始,南京出版社和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合作,编辑出版“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到2017年8月已经出版59册94种。“丛刊”选取六朝至民国年间比较稀见的南京文献进行点校,以适应普通读者的需求。
2009年,《金陵全书》编纂工作的启动,开启了对南京文献的第四次整理工作,并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首次借助最新印刷技术,部分内容采用双色套印和四色彩印,高度还原文献原貌,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文献的价值。
《金陵全书》在启动之初就被列为“南京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色品牌”,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打造“传世精品”,以与南京这座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相匹配。为此,我们成立了《金陵全书》编辑出版委员会,聘请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资深教授蒋赞初、茅家琦先生,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先生等人,担任特聘学术顾问,对《金陵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金陵全书》专家组,聘请南京大学贺云翱、范金明、程章灿、胡阿祥、夏维中教授,以及南京图书馆徐忆农研究员、南京博物院王明发研究员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承担具体工作。专家学者们不辞辛劳,对现存南京地方文献的种类、数量、保存现状以及收藏地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编制了一份长约300页的《南京古籍目录》。此后,我们又多次召开专家会,集思广益,反复推敲,最终确定将《金陵全书》分为“方志类”“史料类”“档案类”和“文献类”四大类,每一大类按时间前后顺序排列。在版本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最早、最好的善本和孤本。
《金陵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部门从中央到地方有50多个,参与人员达150多人。编辑人员对每种文献逐页核对,对内页顺序混乱、缺漏的,经过几个版本的比对,全部补足缺页、漏白,使之成为完整的版本。每种古籍文献和档案,均由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撰写《提要》,作为重要的说明、评点资料,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鸿篇巨制造就“十个第一”
从2009年12月到2017年1月,《金陵全书》已出版了200册,具体如下:
2010年8月出版第1批9册,2010年12月出版第2批11册,2011年6月出版第3批30册,2011年9月出版第4批4册,2012年4月出版第5批20册,2013年3月出版第6批26册。2014~2017年出版第7至第11批,共100册。至此,完成了计划出版总册数400册二分之一的出版任务。
已经出版的《金陵全书》200册,包含甲编方志类、乙编史料类、丙编档案类三大类。三大类形成了十个完整的体系,创造了南京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史上的“十个第一”。
一是第一次将南京历代府志系统地搜集整理出版。最早的是南宋周应合编纂的《景定建康志》,最晚的是清朝《光绪续纂江宁府志》,共计9种26册。
二是第一次将南京历代上元、江宁、六合、江浦、溧水、高淳县志系统整理出版。如:明代《万历上元县志》,清代《康熙上元县志》《乾隆上元县志》《道光上元县志》;明代《正德江宁县志》《万历江宁县志》,清代《康熙江宁县志》《乾隆江宁县新志》《同治上江两县志》等,共39种55册。
三是第一次将南京历代山水、园林、寺庙等专志分门别类汇集整理出版。如:《栖霞小志·摄山志·栖霞新志》《牛首山志·献花岩志·盋山志·石城山志·南汤山志·覆舟山志》《秦淮志·运渎桥道小志·后湖志·金陵后湖事迹·后湖事迹汇录·玄武湖志》《莫愁湖志·莫愁湖志·添修莫愁湖志·莫愁湖志·浦口汤泉小志》《金陵园墅志·瞻园志·明孝陵志·总理陵园小志》《金陵梵刹志》《折疑梵刹志》等,共37种15册。
四是第一次将六朝史料系统汇集整理出版。包括《建康实录·建康实录校记》《六朝事迹编类·六朝故城图考·南朝寺考》《梁代陵墓考·南朝太学考·六朝陵墓报告·建康兰陵六朝图考》等9种4册。
五是第一次将南唐的史料系统汇集整理出版。包括《钓矶立谈·江南笔录·江表志·南唐书》《江南野史·南唐书》《江南余载·金陵防守利便·唐余纪传·放生池古迹考》等10种3册。
六是第一次将明初建文朝史料系统汇集整理出版。如:《洪武圣政记·渤泥入贡记·东朝记·逊国正气纪·剪胜野闻》《逊国臣传·建文忠节录·建文逊国之际月表·建文帝后纪》等17种7册。
七是第一次将明代职官史料系统汇集整理出版。包括《南京吏部志》《南京刑部志》《南京都察院志》《南枢志》等19种20册。
八是第一次对民国首都南京市政公报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出版。《首都市政公报》(共398期)全面记录了1927~1949年民国首都南京财政、税收、物价、慈善、教育、卫生、公共交通、市政规划、城市建设、娱乐场所、公园及风景名胜地、社会治安等方面情况,共47册,其中索引2册。将民国档案纳入《金陵全书》更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创举。
九是第一次对南京中共地下党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出版。如:《南京调查资料》(原书22册)、《南京概况》(上、下)共2种,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9年4月解放南京前夕,为保护南京而编写的情报资料,对于研究民国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汇集成7册出版。
十是第一次将中山陵档案系统汇集整理出版。包括《葬事筹备》《陵墓及纪念工程》《陵园管理》《陵墓建筑》5册。
2018年,我们将要启动《金陵全书》的第四板块——“文献编”的编纂出版工作。“文献编”主要收录南京人编写的、在南京编写的或在南京刻印的非南京主题和内容的作品。“文献编”与“方志编”“史料编”“档案编”环环相扣,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盛世崇文。《金陵全书》200册的出版,堪称是南京历史上的文化盛事。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将超越时空,润物无声,惠泽后世,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