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10年和2014年人力配置比较分析①

2018-01-05刘晓岚宋毓裴曌金荣盖彤杨喆魏志华吕军陈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12期
关键词:辅具器具残疾人

刘晓岚,宋毓,裴曌,金荣,盖彤,杨喆,魏志华,吕军,陈刚

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10年和2014年人力配置比较分析①

刘晓岚1,宋毓2,裴曌1,金荣2,盖彤1,杨喆2,魏志华1,吕军1,陈刚1

目的了解“十二五”时期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自拟问卷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对上海市区县和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10年和2014年比较,上海市区县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仅工作年限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街道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在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及专兼职情况等方面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43.603,P<0.001),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各自人力构成变化也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6.166,P<0.001)。结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专业培训,缩小结构差异。

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比较分析

辅助器具作为提高、维持或改善残疾人功能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能够起到补偿或代偿身体功能、减轻或消除活动限制的作用,是帮助残疾人弥补生理缺陷、改善生活状态、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1-3]。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在残疾人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活动中覆盖面广,意义重大,对于某些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残疾人,辅具适配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康复手段[4-5]。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纳入残疾人事业国家规划,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政府对于残疾人辅具配置服务的义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施,辅助器具服务不断深化,各地区逐渐形成适应残疾人需求的服务模式[6-7]。上海市对辅助器具供应工作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早在“十五”期间,在全市各区县建立了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相关指标融入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体系”,推出辅具组合适配的新模式,进一步健全供应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覆盖面[8-9]。随着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不断深入,残疾人辅具服务机构质量建设及辅具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十二五”开始,上海市将强化辅具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等软件建设作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重点工作,强调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对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10年和2014年的人力配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分析辅具机构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0年对上海市18家区县级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用品用具供应站的58名工作人员和219家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社等的694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于2014年对上海市16家区县(有2个区合并)级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用品用具供应站的61名工作人员和216家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社等的635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机构内工作人员的年龄、性别、岗位、学历、专业和工作年限。2014年有1名工作人员年龄值缺失。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录入调查数据,运用Excel 2010对人力情况进行基本整理,运用SPSS 22.0对各项比较的人员结构差异进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显著性水平χ2=0.05。

2 结果

2.1 区县服务机构人力构成

2010年与2014年上海市区县级辅具机构工作人员仅工作年限的分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014年,工作6~10年的人员构成为44.26%,相比2010年的36.21%有较大提高;工作年限为1~5年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37.93%大幅度上升至2014年的50.82%;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人员占比已由2010年的15.52%下降至4.92%,而工作年限小于1年的工作人员数量已降为0。见表1。

2.2 街道服务机构人力构成

2010年与2014年比较,上海市街道辅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及专兼职情况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30~39岁工作人员构成比变化最大,由2010年的19.88%升至2014年的32.7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大幅度上升,2014年较2010年增长1.32倍;在专业方面,2014年具有医学和管理类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构成比相对于2010年有较大提高;2014年工作年限为1~5年的工作人员占比达59.53%,高于2010的34.87%。见表2。

2.3 中心城区服务机构人力构成比较

2010年与2014年比较,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区县和街道辅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及专兼职情况的分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在年龄方面,30~39岁工作人员构成比增长最大,由2010年的14.03%升至2014年的28.72%,50岁及以上工作人员构成比则由2010年的41.49%降至2014年的30.8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大幅度上升,2014年是2010年的1.79倍;在专业方面,2014年具有医学和管理类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构成比相对于2010年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4年工作年限为1~5年的工作人员占比达55.36%,高于2010的42.99%,但具有10年以上辅具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由2010年的7.46%降至2014年的1.04%。在专兼职方面,2014年的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较2010年下降。见表3。

表1 2010年与2014年上海市区县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比较[n(%)]

2.4 周边城区服务机构人力构成比较

2010年与2014年比较,上海市周边城区的区县和街道辅具机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及专兼职情况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0~39岁工作人员构成比变化最大,由2010年的19.88%升至2014年的32.7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大幅度上升,2014年较2010年增长1.32倍;在专业方面,2014年具有医学和管理类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构成比相对于2010年有较大提高;2014年工作年限为1~5年的工作人员占比达59.53%,高于2010的34.87%。见表4。

3 讨论

3.1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人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专业的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在评估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指导和帮助残疾人选择、配置、定制、适应、应用辅助器具等方面均发挥巨大作用,在推进辅助器具服务的过程中必不可缺[10-11]。通过2010年与2014年人力配置情况的比较分析,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的残疾人辅助器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素质有明显提升,人员的流入速度提高,整体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具有医学及管理学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员占比明显增加,为辅助器具服务水平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人力基础。

表3 2010年与2014年上海市中心城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比较[n(%)]

表4 2010年与2014年上海市周边城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构成比较[n(%)]

然而,辅助器具服务是跨专业、跨部门、环节多、链条长的团队服务,除了管理人员和医生外,社会工作者、康复咨询师、验光师、听力检测师等康复治疗师以及视障辅具适配师、助听器验配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2]。当前上海市,无论区县级还是街道级、中心城区抑或周边城区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工程类等专业技术人员都有较大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具适配等工作的开展,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高层次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培养体系,增加辅具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占比应成为今后工作的关键一环[13-15]。加强辅具服务专业学科建设,引入协调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相应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促进专业人才的源头培养任重而道远[16]。通过合作办学、定点就业等方式为辅具机构引入新鲜血液亦是优化人才结构的合理有效方式。

3.2 加强辅助器具服务人员专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经过“十二五”阶段的发展变化,上海市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中,40岁及以上的工作人员比例明显下降,40岁以下的中青年占比则大幅度增加。与此对应的是,拥有较长时间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比例出现下降,而工作年限短、资历较浅的工作人员比例上升。考虑到当前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人员经验、专业性不足,相对滞后的专业服务队伍与残疾人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上海市应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力度,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1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于2011年起开展的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培训等培训项目广受认可,切实提高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但仍不够系统完善[18-19]。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培训、认证体系则有一定借鉴意义。在瑞典,只有经过辅具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的专业人员才可以开具辅助器具适配处方,为残疾人进行评估和服务[20]。而北美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学会则通过对辅助器具服务人员提供辅助技术专业人员认证等方式,确保服务人员掌握用户需求评估能力、协助选择适合的辅助器具的能力以及提供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的能力,相关岗位招聘均需具备辅助技术专业人员资格证书[21-22]。因此,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辅具服务的专业化培训方式,探索构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培训及认证体系。同时,明确各级辅助器具机构的功能定位与岗位设置,通过开展培训前需求调查等形式,了解不同级别和类别的辅具服务人员的需求差异,确定适宜的培训内容,建立动态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及质量[23]。此外,要不断完善和丰富辅助器具服务培训方式,改变以授课为主的单一形式,增加辅具适配等实践性强的内容,提升培训效果[24]。

3.3 推动周边城区、街道级辅助器具机构人才培养,缩小结构差异

本次调查发现,相比2010年,2014年上海市周边城区、街道级辅助器具服务人员在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专兼职等构成上均有较大提升。但与中心城区、区县级辅助器具机构比较,周边城区、街道级辅助器具人力素质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相关研究表明,周边城区残疾人在选购、装配辅助器具,辅助器具使用指导,辅助器具维修、租赁及其他等方面的需求及需求实现率大大低于中心城区[25-26]。而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服务人员素质的差异。针对这种差距,一方面要有重点地加强对周边城区、街道级辅具服务人员的工作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期更好实现“基本公共卫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周边城区、街道级辅助器具机构也要不断设计完善岗位成长通道和福利薪酬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并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失。

[1]朱图陵,金德闻.辅助器具与辅助技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52-254.

[2]舒彬,杨志金,李香平,等.重庆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8):768-771.

[3]毕琪,宋毓,季敏,等.上海市辅助器具适配对残疾人室内外活动能力影响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7):766-769.

[4]刘璐璐,范佳进,陈晓帆.辅助器具在残疾人康复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5):99,108.

[5]张晓玉.个人移动辅助器具的分类、现状和未来目标[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9):885-888.

[6]阮剑华,郭瑾,陶健婷.国内外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的对比与启示[C].北京: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2012:938-943.

[7]闫媚.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现状与政策建设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2,8(4):67-70.

[8]吕军,陈刚,虞慧炯,等.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89-591.

[9]田壮,宋毓,金荣,等.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组合适配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221-226.

[10]阮剑华,陶健婷,陈伟宏.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刍议[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3):204-207.

[11]肖源.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才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6):83,91.

[12]范佳进.辅助器具与辅助技术服务[C].北京: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11:6.

[13]董理权,吴小高.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4,14(2):16-19.

[14]王姣艳,何侃.国内外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2,5(1):39-43.

[15]李建军,程军,高峰,等.我国康复人才战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5):605-607.

[16]夏欧东,赖露颖,陈爱华,等.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9):19-20.

[17]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83-585.

[18]孙先德.构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1):1001-1003.

[19]李晞,吴小高.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展望[J].残疾人研究,2016,23(3):43-47.

[20]王保华.瑞典冰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考察[J].残疾人研究,2011,3(3):73.

[21]何川.详解北美辅具服务专业人员认证体系[J].中国残疾人,2014(7):66-68.

[22]章小霞,郑俭.美国残疾人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94-1095.

[23]李衡,季敏,陈万春,等.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人力配置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12):40-42.

[24]杨建萍,虞慧炯,李衡,等.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人才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94-97.

[25]陈刚,吕军,虞慧炯,等.上海城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2-594.

[26]虞慧炯,吕军,陈刚,等.上海郊县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5-597.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Personnel Allocation of Assistive Device Institutions between 2010 and 2014 in Shanghai,China

LIU Xiao-lan1,SONG Yu2,PEI Zhao1,JIN Rong2,GAI Tong1,YANG Zhe2,WEI Zhi-hua1,LÜ Jun1,CHEN Gang1
1.China Research Center on Disability Issues at Fudan University,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ocial Risks Governance in Health,Shanghai 200032,China;2.Resource Center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in Shanghai,Shanghai 200120,China

CHEN Gang.E-mail:gchen@shmu.edu.cn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sonnel allocation of assistive device institutions during the"Twelfth Five-Year"period in Shanghai,China.Methods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a census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personnel allocation data from district and street level assistive institutions in 2010 and 2014 about age,education background,major and years of working,etc.ResultsDuring the comparison between 2010 and 2014,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ly on years of working from district level(P<0.01),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age,education background,major and years of working from street level(χ2≥43.603,P<0.001).The personnel structures in urban districts and suburban distri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2010 and 2014(χ2≥16.166,P<0.001).ConclusionDuring the"Twelfth Five-Year"period,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s for assistive device institutions go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Shanghai,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reduce the difference of structure.

assistive device institution;personnel alloc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R496

A

1006-9771(2017)12-1481-05

[本文著录格式]刘晓岚,宋毓,裴曌,等.上海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2010年和2014年人力配置比较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2):1481-1485.

CITED AS:Liu XL,Song Y,Pei Z,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n personnel allocation of assistive device institutions between 2010 and 2014 in Shanghai,China[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23(12):1481-1485.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71573053);2.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ZDXK201506);3.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科研基金项目(No.2013CL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13AZD081)。

1.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民健康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200032;2.上海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上海市200120。作者简介:刘晓岚(1992-),女,汉族,山东威海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通讯作者:陈刚(1962-),男,汉族,安徽滁州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gchen@shmu.edu.cn。

10.3969/j.issn.1006-9771.2017.12.021

2017-05-23

2017-06-07)

猜你喜欢

辅具器具残疾人
试论我国康复辅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实物方便挑选密云成立残疾人辅具展示中心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古代器具灌农田
安徽省辅助器具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我骄傲
34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