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融时代,党报推动“三农”转型发展的路径创新

2018-01-05张建峰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报三农跨界

□ 文/张建峰 薛 东

一、用户参与,实施精准帮扶

2015年4月,福建日报的“助村”栏目一推出,就把目标对准广大农村市场,以“守望乡土,合力助村”为口号;以“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怀农民”为宗旨,为“三农”提供“量身定做”的精准帮扶,被评为2017年福建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助村”栏目每周至少一次和读者见面,

“助村”栏目自推出运营两年多来,为党报服务“三农”赢得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助村”栏目让用户参与生产新闻,融合报纸版面、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社群、自媒体等各种平台资源,策划推出报道和活动,探索了党报在深度融合转型中精准扶贫、服务“三农”的全新模式,成为沟通城乡、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从满足需求到创造用户、激发需求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如何主导用户需求?“助村”团队的做法是:其一,让用户参与产品决策和内容生产;其二,不止于满足与引导用户需求,而且创造潜在用户,激发潜在需求。

栏目创办伊始,“助村”向驻村书记们发出“征集令”:“驻村书记们,如果您正在为驻点村的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困惑不已,我们帮您解疑释惑;如果有困难群体或者个人需要援手,我们征集爱心来帮扶;如果您觉得自家的村落有魅力,欢迎来吆喝。”征集令让用户获得议题上的共鸣,彰显了“助村”这一新媒体项目的内容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具体表现为:在内容生产实践中,“助村”以省派驻村书记作为核心用户,以他们的需求为中心,并因此创造与激发出其他用户对“三农”的需求,如对扶贫的公益需求、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对农村的旅游需求等。

2015年5月,上杭县稔田镇石牌村第一书记姜初宴找到“助村”团队,希望“助村”能帮忙吆喝,发动受众认养石牌村5名贫困户的100头槐猪,帮他们脱贫致富。2015年5月13日,“助村”版面与“助村”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我是一只可爱的槐猪,来认养我吧!》。报道内容在满足姜初宴的帮扶需求中,同时激发与衍生了其他用户对“三农”的公益需求与消费需求:不到两天,100头槐猪就全被认养,为养殖户筹资近20万元。2016年9月,这一活动策划获得第二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案例评选特等奖。此认养策划模式,还被复制运用到其他“三农”服务与帮扶项目中。

2016年6月27日,“助村”在福建日报版面与微信公众号同步推出《紧急寻人:“乌叶荔枝极品”找收购商》,引发强烈反响。当日的微信公众号即有8万人点击查看,近万人转发。之后,一大波收购商前往福建诏安,有效解决了荔枝滞销问题。

(二)良性互动,线上、线下信息互导

用户思维聚焦于用户本身。在这一思维主导下,“助村”栏目在线上、线下进行有机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将线上的资源导到线下,另一方面通过线下活动把信息导流到线上。2016年8月2日,“助村”与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共同打造了一场农事体验节活动。线下活动由高圳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书记主导;活动结束后,报网端推出《阳光泥土汗水——我们是快乐的体验者》,图片由线下体验团成员提供。

“助村”栏目因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因从作品导向转变为用户需求导向,栏目产品受到用户热烈追捧:大韩村项目,由民间助学机构认领;阉兔项目,“吃货团”纷纷上门;德化茶油项目,本土互联网电商智平台免费为其吆喝……

二、跨界合作,链接内外资源

“助村”团队在栏目运作中探索出对内以栏目为依托,实现跨界、跨部门融合,对外让栏目来搭台,实施多边合作的运营模式,从而充分聚集、链接了内外部的资源。

(一)角色重构,跨界融合

融媒时代,受众口味日益刁钻,倒逼媒体人主动跨界融合。首先是采编角色的跨界。在“助村”栏目10个村落的直播节目中,文字记者主动拿起麦克风出镜,成为主持人;日常的文字编辑不仅当编辑、做策划,还是项目负责人,对内跨部门沟通、联系,对外洽谈合作项目;在表现手段上,实现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的跨界呈现,让作品可读、可视、可听。

(二)栏目搭台,多边合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大的科技、人才与资金的支持。“助村”团队对外以栏目搭台、跨界多边合作,为服务“三农”寻找版面外的资金、专业人才等外部资源的链接,做强“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引入“活水”。

2017年4月12日,“助村”栏目联合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滋农游学,发起“大地之子”公益项目——乡村人才培养计划:5年内在福建寻找30名愿意扎根乡土的有志之士,给予资金、资源、培训、宣传等全方位的对接与扶持。通过专家团队的走访考察,7月12日,“助村”团队甄选出第一批10名“大地之子”。福建省农科院为每一位“大地之子”配备了专家团队。此外,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等为“大地之子”计划提供多方位、宽领域的协助与支持。通过“征集令”“大地之子”等接地气的“微创新”活动,“助村”团队将服务的脉络延伸至细微的现实场景,为“三农”架金桥,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为涉农企业、科研单位、院校和广大农民群众携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开花提供了新路径、新动能。

三、聚合资源,打造媒体服务集成平台

在诸多媒体聚焦城市市场时,“助村”把目标对准广大的农村市场。“帮您解疑释惑”“征集爱心来帮扶”“欢迎来吆喝”,“助村”栏目征集令中诠释的定位目标就是打造党报服务“三农”的用户平台。

首先,相较于新媒体,党报的议题设置、内容生产及策划能力远胜一筹。不可复制的优质创意活动、原创内容,是党媒的特长和优势。其次,省级党报在当地拥有的根基、同政府部门的联系,是其资源优势。

“现在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尤其是农产品滞销这块,很多是虚假信息,“助村”有党报的公信力作保障,更具权威性”“党报官方微信免费送蓝莓,是真的”……“助村”栏目的用户粉丝如是说。党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和品牌优势为“三农”提供权威、分析到位、“量身定做”的精准服务,并通过一次次公益活动聚集平台用户。

在2017年的“大地之子”公益项目活动中,“助村”团队针对乡村的不同需求,为“大地之子”链接公益众筹、商业众筹的申请平台,实施精准帮扶,对福建省“三农”转型发展起到了其它渠道难以达到的影响力。“助村”栏目充分运用党报的品牌优势,聚合了原创内容、用户、农业专家、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资源,成为福建省驱动“三农”转型的开拓者、服务“三农”领域的先锋平台,让农民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力求把十九大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到实处。

由于栏目自身的公益性,并随着栏目在八闽大地名声鹊起,政府部门主动联系栏目组,农民遇上困难就想起党报“助村”,“助村”栏目具备了承接更多项目的经验与能力,也具备了把栏目转化为产业集成平台的基础条件。一方面,“助村”栏目通过服务“三农”,获得在农村市场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形成整合“三农”资源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助村”栏目在“三农”领域的深耕实践,帮助政府部门解决了农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渐成为福建省连接城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以及服务“三农”、精准帮扶的重要品牌,同时也为催生更多的融媒体项目、开发媒体与农业融合的新业态探路。(作者分别是福建日报记者通联部主任编辑;福建日报经济文教部主任、高级编辑。本文是2017年福建省委宣传部新闻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媒体融合视野下,精准帮扶的党报样本》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A11)

猜你喜欢

党报三农跨界
跨界
跨界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