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交管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研究
2018-01-04马军
马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与机动车驾驶人出现“井喷式”增长,公安交管人才缺口巨大。全国公安院校几乎都开设有交通管理专业,作为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石的实训室,如何进行建设与管理,本文将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2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129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and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 drivers have seen a “blowout” growth, resulting in a huge shortage of public security personnel. Almost all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off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as a cornerstone fo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raffic management;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
公安院校實训室是开展公安实战化教学的物质载体,实训室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绩与问题并存。实训室软硬件建设、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模块开发等方面问题突出。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公安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迫在眉睫。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紧贴公安业务与交警岗位工作的的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公安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积弊
1.1 实训室建设问题
很多公安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公安交管业务和民警岗位工作脱节,无法为提升学员职业技能服务。例如华东某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十分简单,只有一些基本警务装备,无法满足实战实训需求。西北有些公安高职院校交管实训室已经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公安交管实务工作,仿真实训平台与公安实际工作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实训教学的开展,急需软硬件的更新升级。各公安专业发展不均衡,学院层面重视和投入力度也不相同,出现各专业实训室数量和质量均存在较大差距。加之相关管理机构不能从服务教学的角度统筹规划学院实训室建设,各教学单位各自为政,造成重复建设、教学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出现。
1.2 缺乏专业特务文化
专业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本专业自身的文化建设。部分公安院校过于注重实训室软硬件建设,忽视了专业自身文化的体现,未将专业特点和公安交管岗位工作深度融合,学生在实训室体会到的仅仅只是实训,交警职业真实氛围、岗位工作的整体流程在实训室中是整体缺失的。
1.3 内涵建设不足
实训教师构成复杂,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工作职业技能欠缺,无法熟练操作演示相关执法办案系统,部分教师甚至缺乏对相关操作流程、原理的掌握,导致部分实训设备长期闲置。有关院校缺乏对实训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导致实训师资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实战教学深入推进。
1.4 实训室管理问题
各公安高职院校对于实训室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将工作重点主要用于实训仪器设备、实训场所的采购、建设与装修上。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导致实训场所的仪器维保、安全保卫、卫生清洁等工作无专人负责,严重制约了实训室服务教学功能的最大发挥
1.5 实训教官问题
实训教官队伍规模较小,学员数量逐年增加,实训教官队伍难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部分公安院校,教师身兼理论授课与实战实训双重职责,任务繁重,主动学习不足,行业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实战教学质量的提升。部分本科学历教师抱着“吃老本”的理念,缺乏对公安交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激情,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较大部分教师仍然沉浸于“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不能自拔,热衷于“动口不动手”的“夫子”教学,行业实践技能欠缺,无法有效开展实训教学。最后则是行业兼职教师“徒有虚名”,人事关系不隶属于学校,授课费用较低,主动全身心投入实训教学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2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要素
2.1 实训软硬件要素
公安高职院校实训软件要素主要包括公安交管仿真实训平台、驾驶互感仿真平台、交通指挥中心平台、笔录软件、事故现场绘图软件等。硬件要素包括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设备、交通控制标志、标线、单警装备等。公安院校应当确保实训软硬件实战功能和使用期限,及时发现并能够有效解决设备故障。
2.2 管理人员要素
实训教官主要负责实战教学的组织实施,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训设备的管理、维护、升级等工作。实训室协助管理人员主要开展保洁、安全等工作。实训人员建设与管理应该确保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2.3 社会服务要素
实训室实训资源能够高效服务公安交管行业,积极回应行业的呼声和需求,促进当地公安交管队伍素质提升。鉴于此,公安院校交管专业实训室应面向行业,能够针对交管实务部门开展不同实战内容的业务培训,校警合作共克理论困惑和实务难题,促进公安交管队伍建设。
2.4 安全使用要素
安全要素是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安全建设与管理应当成为实训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力避免实战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人身与财产安全。实训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应该涵盖以下要素:防火、放电、防盗、防毒等。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安全实训步骤、流程,确保实战教学的安全性,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完善路径
实训室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高职院校实战教学和学警培养的重要载体。针对存在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特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3.1 建设目标
3.1.1 服务教学需求
交通管理专业学警毕业后主要涉及到事故处理、秩序维护、违法处理、道路交通宣传等工作,在实训室建设时,应当配备与岗位工作紧密联系的软硬件器具。譬如配备道路交通控制实训设备、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软件、事故现场勘查设备等。学生能够在实训室开展操作演练,增强职业技能。
3.1.2 契合技能提升
职业院校教学的侧重点应该在学员动手能力。实训室建设一定要从满足每一个学员技能提升的角度出发。同时,在反复操作演练的过程中,激发学员创造和思考能力,杜绝简单的重复操作。
3.1.3 满足岗位要求
职业学院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实训室建设的重点是交通信号控制、秩序管控等。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以职业岗位工作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3.2 具体路径
3.2.1 统筹规划布局
任何高职院校,包括高职公安院校,都应当将本校实训室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大公安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定位,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坚持共享原则,制定实训室建设3年规划,整合现有实训实战资源,实现服务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2.2 行业调研论证
学校高层应高度重视对实训场所建设方案的专业性论证,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兄弟院校教师、本专业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业论证团队,依据岗位工作和教学目标,从实战教学、技能需求、教学目标、功能布局、软硬件技术参数、实训室内部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论证。确保实训室建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实战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购买的实训设备具有先瞻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追求“高、大、上”,往往倾心于配置最高、功能最新、价格最贵的设备,往往忽视了实训设备能否真正服务教学的建设初衷。鉴于此,在实训室建设规划中,应当秉持“既不落后,也不过于超前”的理念,尽量避免购买的设备在较短时期被淘汰,又确保了实训教学的质量。所以,应当将前瞻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作为前期建设论证的主要议题,坚决杜绝教学资金和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3.2.3 构建功能与公安交管工作流程一致的实训室
基于“工学结合”、“厅院一体”的公安职业教育理念和公安交管专业的特点,以校警合作为基础,构建功能与交管工作具体内容一致的实训室,实现教、学、练、战一体的目标。例如,为增强实战教学的真实性,实现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操作实训,提高职业技能,交通案件办理实训室建设应配备公安交管实务部门正在投入使用的软件和终端设备,基本实现校内实战教学平台与公安实务执法办案系统的无缝对接。
3.2.4 实训室功能设置与背景装饰与公安交管部门保持一致
只有实训室功能区划和警营文化与公安交管实务部门保持一致,才能使实训室真正发挥教学、实战并服务行业的作用。同时,将公安交管执法办案区管理理念与具体要求规范应用于实训室建设中,对于推进学员迅速融入实战教学,培养警察意识、职业素养等发挥重要作用。
3.2.5 相关专业共建共用实训室,辐射推动专业群发展
公安交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其应当熟练运用公安交管综合管理平台(六合一)开展日常事故处理工作。所以在实训室建设中,相关专业或专业群应共同协商研讨,交通管理专业确定硬件设备技术指标,治安管理专业确定软件模块功能,实现两个专业共享实训室,实训设备由两个专业学生共同负责日常维保。力争实现实训室建设服务实战教学功能的利益最大化。
3.2.6 建立科学完备的实训室建设管理体系
以公安院校大力加强实战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践行《悉尼协议》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实训室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紧贴公安交管业务工作和岗位职责以及公安執法信息化建设最新成果,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建设实训室。比照学术委员会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邀请行业民警和教学名师成立实训实战委员会,由其负责实训室建设、管理及实训教学工作,对实训室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不断提升优化实训建设质量,加强管理,明确实训设备与实训课程质量标准,确保实训室服务教学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初衷。以精细化管理作为抓手,落实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和人员。
3.2.7 改进实训室运行机制
组织成立实训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实战技能。两条腿走路:一是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学平实训教师,提升实训教师质量;二是通过向公安交管实务部门选调部分具有本科学历,5年基层工作经历,热爱公安教育事业的民警加入实训教学队伍,加强对实训教学的专业化指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教师行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现有实训教师参加行业业务培训和跟岗实践锻炼,提升实训教师的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实训室运行经费保障制度,划拨专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经费,确保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层面应该细化并且明确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经费具体用途,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3.2.8 积极推进实训培养质量提升
积极探索创新实战教学模式,改革传统实训教学方法与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动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实战训练。科学合理的对实训室进行规划、建设,力争实现课上与课下同时开展实战教学的目标,大力提升学员公安交管职业技能。深入推进实训教学考核模式、项目、标准的改革,将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自主提升作为实训教学考核的核心要素。
总之,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必须紧紧依托公安交管行业,以校警合作、“厅院一体”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校警合作新模式,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共赢理念,构建符合交通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战平台,在校警共建实战基地方面开展深入探索与积极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交通管理专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亮.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场馆管理.2014.(128).
[2]王宇阳.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探究.无线互联科技.2017(23).
[3]周文清.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析.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
[4]田萍.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