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研究

2018-01-04齐亚宁马孟飞李慧娇焦心心申靖雯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齐亚宁 马孟飞 李慧娇 焦心心 申靖雯

【摘 要】主要以承德市哈里哈乡扣花营村为例,从该村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该村的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入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该村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道路,并对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592;K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26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123

【Abstract】Taking the village of Kouhuaying in Haliha Township of Chengde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through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village's r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explores a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oad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In addition,further thinking on the mod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tourism industry,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Rural tourism;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0 引言

為了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兴旺”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现代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为基础打造特色的旅游景观,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1 哈里哈乡扣花营村概况

哈里哈乡扣花营村地处承德市围城县城北部29公里处,拥有国土面积3.8万亩,耕地3980亩左右,林地约2.8万亩,443户人家,总人口约1636人,其中少数民族约1475人。起初它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人们住的大都是破旧的砖土房,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收入微薄,靠天吃饭,有时饥寒交迫。虽然这里天蓝、山绿、水清、土净,有明显的生态优势,但是无人问津。如今,它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依托农家游、民俗游、体验游、休闲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昔日的贫困村已经逐渐蜕变成一个旅游专业村、美丽乡村“精品村”。

2 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分析

2015年,哈里哈乡扣花营村搞农家旅游的仅4户,农民一般以种地、养牛或外出打工为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613元。该村生活水平较为落后,居民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意识淡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之下,出现了许多产业扶贫的模式和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乡村旅游的产业扶贫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民采取这种模式来实现脱贫致富。该村的有志青年进行挨家挨户地走访,寻求村庄居民的意见。如:扩大养牛规模、种植有机土豆、发展乡村旅游等。2018年,他们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将自家的小院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满族风情农家院,昔日的“贫困户”成功变身旅游“专业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皇家猎苑小镇、钓鱼台湿地公园、万亩花海等逐渐发展起来,哈里哈乡也成为著名景点。

目前,全乡已发展农家院120多个。居民收入有很大的提升,进村旅游人员越来越多。该村采取的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以坝上重点景区为龙头,以棋塞、围多、御大重点旅游线路为中轴,组建“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农家院为起始点,带动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如今,该村已经摆脱贫困,乡村旅游成为其主要产业,居民生活得到改善,成功实现脱贫致富。

3 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的思考

3.1 哈里哈乡扣花营村的产业扶贫的影响力

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扣花营村依托农家游、体验游、休闲观光游,昔日的贫困村已蜕变成一个乡村“精品村”,使该村的农民摆脱贫困,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成功的实现脱贫致富。

3.2 对乡村旅游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及争取国家扶贫资金的力度,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资金互助资金组织,使精准扶贫的金额能够覆盖全部的贫困户。在技术方面,通过加大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力度,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提升贫困户的科技扶贫能力。

(2)制定乡村旅游精准帮扶机制。在进行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帮扶主体以及旅游扶贫开发的问题,促进乡村旅游的自我“造血功能”的发展,使乡村旅游的扶贫项目能够帮助到那些真正贫困的人口,达到精准扶贫。

(3)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良好的品牌可以帮助产品打开市场,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在巩固产品知名度的基础上,还应重视产品的质量、品质、附加值、产量等各个方面,努力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使贫困户可以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达到真正的脱贫致富。

3.3 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

(1)制定适合当地的旅游扶贫规划。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实施旅游产业扶贫,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当地条件有依据有目标地制定旅游扶贫计划,使扶贫活动切合实际,有的放矢。

(2)结合当地传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语言、社会风俗、建筑风格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部分。人们之所以被一个旅游产业吸引,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特色的文化氛围,在发展旅游扶贫产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优势。

(3)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各地农产品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应该在特色农产品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气候适宜、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很大帮助也符合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现代新兴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城市人有了进一步接触自然、休闲娱乐的机会,也让更多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让农村更加美丽,生活更加幸福。相信在国家对乡村经济振兴愈加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乡村旅游业定会在新时代大放光彩,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

[2]刘胜林,王雨林,庄天慧.基于文献研究法的精准扶贫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5(12).

[3]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04).

[4]朱翠兰,王伯奎,王河山.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江苏省大丰市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径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4(05):14-17.

[5]谭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奉节“龙门客栈”等你来[N].重庆商报,2018-03-05(006).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