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及思考

2018-01-04李连豪李慧琴田辉朱书慧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双一流

李连豪 李慧琴 田辉 朱书慧

【摘 要】“双一流”方案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为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并思考其解决措施。本文能够为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建设;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11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50

0 引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和提升成为其建设内容之一[1-3]。

农业水土工程是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的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之一。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学科围绕农业水土环境治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灌溉工程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和人才培养。

农业工程学科领域,仅有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农业工程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对象,此对是对其他院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即是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

学科建设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是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将遇到新的问题和机遇,需要进行全面认识和思考[4-5]。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对象讨论目前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困境,思考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新途径,以期为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做点贡献。

1 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方面

目前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具有专业指导教师5名,学历方面均具有博士学位;职称方面具有教授2名,副教授和讲师各2名;学科背景方面,具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背景3名,具有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背景2名。由此可知,从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分析,师资力量欠缺,学科背景尚需进一步完善。

1.2 平台方面

研究平台是学科建设的依托,也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河南农业大学目前具有农业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建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此是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础。从研究生培养研发平台分析,目前仅有郑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且无建设经费,此不利于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1.3 培养质量方面

研究生培養质量包括生源质量、理论知识和论文原始创新性等方面。

(1)生源质量

生源是农业水土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对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其研究生生源多来自本校其他专业调济生(本校无农业水土学士授权点),例如来自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虽然基础课程基本上相同,但专业课程差别很大,导致生源不足和基础差。

(2)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课程理论知识和学位论文理论知识。从历年的农业水土研究生学习过程分析可知,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尚可,达到良好成绩的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占83.1%;学位论文理论知识不足和滞后,体现在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能够全面阐述本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但对前沿科研研究成果把握不准,这方面的知识显得滞后。

(3)学位论文原始创新性

从历年的农业水土研究生论文,98.3%的研究生属于改良创新性论文,1.7%的研究生论文属于原始创新性论文。校级优秀研究生论文和省级优秀研究生0篇,农业水土研究生论文整体水平较“双一流”建设高校学位论文相差甚远,论文原始创新性不强尤为突出。

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为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指明发展思路和提供发展动力,要不断发现不足,在不足中思考策略解决问题。

2.1 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自2016年始,河南农业大学相继出台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此举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而言,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引进高层次人才,一方面要注重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优化。

2.1.2 加强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对于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建设高水平平台也非一日之功能够做到的。这就需要一方面本学科成员加强研究方向凝练和研究深度,提高知名度,一方面可与国内外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知名研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例如通过建立分支机构的形式建设平台,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平添建设水平。

2.1.3 提高培养质量

(1)生源质量

一方面加大招生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本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知名度,一方面配套相关奖励措施,从而吸引优秀毕业生报考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

(2)理论知识

一方面修订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增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课程课时,可以以专题的形式授课;一方面增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与本学科高层次活动接触的力度,拓展视野,提高学位论文理论知识的前瞻性。

(3)学位论文原始创新性

一方面增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自主选题;一方面营造学术氛围,全方位拓展研究生创新思维;一方面通过完善研发平台,提高科研创新保障,从而提升学位论文原始创新性。

3 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对于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新的动力。但需要明确的是提升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非“双一流”高校应在各方面借鉴先进经验,同时探寻求本身不足的本质原因,采取有效对应措施。只有社会、学校、导师和研究生齐努力,才能使非“双一流”高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189(05):24-27.

[2]刘尧.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6(10).

[3]赵蓉英,郭凤娇.中国一流学科发展之质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03):1-10.

[4]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体制、管理与技术 [J].大学教育科学,2016(04):4-14.

[5]邹艳辉.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助力“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6(04):52-53.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双一流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