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现

2018-01-04王红娟荀珂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8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王红娟 荀珂

摘要:“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与创新空间,互联网教育给更多的学习者带来了更丰富的受教育资源,也带来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基于“互联网+”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混合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推广优势,同时,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实现不仅更注重教学各个阶段的内容设计,其实现策略也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8-0080-02

近年来“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实现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在大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混合式课堂教学,很好地适应了网络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构建在线精品课程网站,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的重点研究方向。“互联网+”下的精品课程建设,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

1 “互联网+”下在线开放课程及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泛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广泛运用于传统行业的过程中,新技术不断延伸、渗透和推进转型的过程。它标示着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基础设施。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标示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既发挥了师生面对面的优势,又促进了师生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线学习既能保持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对面指导、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的优势,又能实现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混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是“互联网+”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优势。

1) 为学习者提供整合式的学习体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学习难点,并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风格,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建议。

2) 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学习者在互联网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形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地点,并自我确定学习路径和进度。学习者还能进行有效自我反思和学习效果评估。线上学习更好的革新了学习者的学习理念,对学习者而言,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也是一种协作行为、可视行为和可控行为,更是一种快乐的行为。

3) 注重对学习者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有着深刻的革新,它更加重视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对学习者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 “互联网+”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其教学设计可主要根据教学活动中的资源、教师和学习者的主体特征进行,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状态。主要有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2.1 课前辅助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可概括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和课下互动三个主要部分。学习准备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在准备阶段要形成教学内容、方法和体系,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者需要初步建构出内部知识网络,将混乱的、错误的知识框架进行整理和替换,实现知识架构的重组与完善,并形成对问题本质的深刻认知。

教师备课:主要内容有资源整合和微视频制作,教学精细化设计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学生预习: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内容,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查找,整理疑难问题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教师。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关系到学习者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决定了学习者持续学习动力的稳定性。

要素互助:优质资源库共享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优势,而人与资源、学习者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得互动可得到更好的实现。这样持续的互动可以让教育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稳定,学习更加有效。

2.2 面对面教学及总结

通过网络的面对面教学与传统教学是存在差异的,在线下课堂上,教师是单一的执行者,而线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均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得到了丰富,而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接收者。二者基于知识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跟随知识的传递过程,呈现出混合式的教学特征,即更加偏重于师生共同探讨。教学进程中的每个教学步骤的设计,均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它更注重对个体差异性的探讨。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过程中,均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现,确保学习者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准备阶段的学习者,在线上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知识的提高和拓展,經过这一阶段,学习者可以在线下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而通过学习,总结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知、定、静、安、虑、得”便是总结反思的全过程。对学生而言,总结反思是加强原有知识节点与新习得知识之间关联性,增强整体知识架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思学习策略、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过程,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才能汲取经验,进行创新提升,实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2.3 基于项目的课后团队探究

这一阶段是教师基于授课内容而进行的分析活动,也是评估项目难度的重要过程。教师在选择项目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发展性原则,选取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的项目。即项目的完成既要基于一定的团队合作,又要体现参与者个人的努力过程。这样可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互动,形成成果展示。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起到锻炼学习者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效果。避免出现学而无用的现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会消失。

2.4 师生互评

混合式教学设计中,评价实施的主体不仅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以及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互联网+”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也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体现,评价成为双向互通的行为,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多向参与行为。评价内容、标准和结果,均得到更大的拓展。互相评价对教师与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真实地反应了教学的过程细节,更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3.1 最大化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网络具有开放性、还具备交互、共享、协作和自主等优势,“互联网+”下整合现存的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方式,不仅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大化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着最基本的促进作用。将吸引更多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2 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集合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学习者的局限。然而,灵活的学习方式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包罗万象的网络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时时进行着诱惑。如何保证学习者能够高效自觉的学习,除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还需要学习者自身更加能够自我约束。要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需要教育研究者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策略研究。比如,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各种认知策略,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自我监控,将自身的学习行为作为有意识的监控对象,继而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师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主要可通过组建混合式教学专家团队和强化教师专业化培训来实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了,便可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

3.4 构建混合式教学共同体

“互联网+”环境下推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想得到更好的实践效果,构建混合式教学共同体是最为理想的。教师共同体可以通过互助、共享和合作,形成稳定的教学探索团队。而这种以共同价值取向而自愿形成的团队,具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相互交流、互为补充、尝试不同角度的知识重构与提升,更具有创新能力和生命力。

4 总结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各种要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是一个长期实践和研究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斷探索,不断改进。现阶段,这一实践活动仍处于初期阶段,其可实施性与可推广性也需要的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以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胡庆,李嘉懿.“互联网+”时代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法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建构[J].考试周刊,2017(61).

[2] 马一兵,盘秋红.探索“互联网+陈列展览”融合发展[N].东莞日报; 2017-03-27 (A02).

[3] 秦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互动相融教学模式的建构[J].郑州师范教育;2016(5).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