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渗透“爱与美”

2018-01-04仲志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

仲志燕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前自动化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渗透“爱与美”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可持续发展人才=人文素养+职业能力”教育理念贯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四美”电气自动化专业特色,符合社会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62-02

1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认为,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对于高等教育必须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作为重要任务。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教兴国”的教育理念,应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纳入其中。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注重塑造学生职业人格。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电气工程师的培养载体,需要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未来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我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文化育人,将“可持续发展人才=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的教育理念贯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美”(专业技术之美、专业素质之美、专业文化之美、专业能力之美)人才培养特色。渗透“爱与美”教育理念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 改革的具体措施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重在契合专业特征,适应行业要求,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同时受到“崇爱尚美”教育理念的熏陶,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职业素养养成相协调,进而达到专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相促进的目的。

2.1 “崇爱尚美”教育理念与专业理论课教学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中,将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行业标准乃至实际的生产过程注入其中,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及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地融合进“崇爱尚美”教育理念。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逐步渗透学生对专业与职业认同感的思想,从而提高其从业能力与职业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将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和人文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实施途径如下:

1)确定人文课程教学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恰当比例,现人文课程占总课时的已达到22.5%,人文课程要让学生广泛吸取各类文化、艺术和思想,因此其教学面要宽,内容要精,载体可以有人文课程、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两课等;

2)在人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如电气制图及CAD的技术文档的写法;

3)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挖掘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把自动化领域中的专家的成长过程分享给学生;如邀请专业相关领域的优秀人士校做报告,与教师学生互动分享。

4)选修课的开设上也要将人文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相结合,将技术技能素质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体系。

2.2 “崇爱尚美”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主阵地,因而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生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崇爱尚美”教育理念的内容,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注重职业技能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通过技能训练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职业品德和文化知识作为支撑。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及时灌输职业技能训练中所需要的“爱与美”文化素质,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如实训场所的6S管理。

2)注重把职业技能训练和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等基本的道德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水平、团体的凝聚力。

3)注重把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人文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存在共同的内容,可以适当结合起来,如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2.3 在专业教研中开展融合学生软实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专业内涵建设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怎样通过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把人文素养融合到专业教改中,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中融入了体现“崇爱尚美”教育理念,核心课实施了“一体两翼”的学生软实力培养体系等。

3 专业特色

3.1 专业技术之美

专业技术之美在于“新”,所谓“新”就是把“新技术、新思想、新应用”引入专业教学中。紧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潮流,邀请企业专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把最新的自动化技术传授给学生,避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师平时就必须注意收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知识新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和新应用的典型故事图文并茂的作为教学内容的必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感受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力量。本专业的典型生产线应用技术、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等应用课程中,与自动化领先企业罗克韦尔自动化、三菱自动化合作,引入工业以太网+和先进PLC技术,引入相应的企业文化,开拓了学生思维,学习了先进技术的同时,渗入了先进文化教育。

3.2 专业素质之美

专业素质之美在于“遵”。所谓“遵”就是“遵纪律、遵规则、尊要求”,把课堂纪律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把技能操作与国家规范相结合,把专业应用与技术要求相结合,能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对挫折、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具有“行有则,做有规”高素质人才。平时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做到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及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纯熟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学技巧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并且要有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

本专业注重工科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结合我校的“一體两翼”的软实力培养工程,贯穿整个三年,分阶段实施。第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包容、自信的心态,感受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教育学生态度决定行为,性格决定命运。第二培养学生的专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这些都是教会学生必须遵守各项行为规范。第三学生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比如正确人生观、科学工作方法、职业生涯规划、高效沟通技巧与时间管理、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

3.3 专业文化之美

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也是一个专业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凸显专业特色,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为手段,体现专业的文化之美,弘扬职业精神。

电气自动化专业创设专业文化专栏,内容丰富,有名人肖像、格言警句,有专业与行业的发展历史,有近期的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有新工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及趋势,还有业内成功人士、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形成专业思想的同时能感受职业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经常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做学术报告和创业讲座,与学生分享自动化设计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共同打造专业学习与交流平台。另外本专业每年会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对老生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专题报告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本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比如学生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才艺展示等活动。通过上述工作,进一步体现职教特色,丰富专业内涵,着力营造富有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如在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合作共建实训室时,实训室布置了企业文化的宣传展牌,其中就融合了“爱与美”人文素养教育。其他实训室也是按照同样方法实施,如三菱自动化实训室、NI虚拟仪器创新实训室、组态控制实训室、SoC及嵌入式实训室等,通过把“爱与美”人文教育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既体现企业文化独特的内容,也体现了自动化专业的“崇爱尚美”人文教育思想。

3.4 专业/职业能力之美

专业能力之美在于“熟”,所谓“熟”就是“熟练、熟思、熟睹”,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不断提升电气接线技术、设备检修能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应用能力,能从事现代企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学生毕业必须拥有多个资格证书,如维修电工证、电气工程师证、PLC程序员证等。以“崇爱尚美”育人理念为引领,在工科课程体系中设计“岗证课赛”相互融合,把就业岗位技能需求、技能证书、课程、专业技能竞赛实现有效的对接。

4 目前改革的成效

自2010年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通过“崇爱尚美”的人文素养教育,推行文化育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成为受社会、家长和学生欢迎的校特色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推行人文教育,学生展现了新的精神面貌,自强自立,有竞争意识,有自信心,能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学生违纪事件越来越少,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及各项献爱心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

2)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本专业开办了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并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拓展了知识的宽度;②本专业开展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校园文艺演出、校园招聘会、校园科技节等;③建立了一些人文社团,有书法、音乐、文学等方面的协会,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塑造自我;

3)学生的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4)从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变化情况来看,在每年的毕业生情况调查中,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的认可率越来越高,比例由原来的64%上升到85%,2年内被提拔任用的比例由原来的21%上升到56%。

5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造就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更重要的是造就有素质有心灵的人。因此,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推进文化育人,才能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2]李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9):76-78.

[3]王桂龙.“四平台八模块”高职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与实施[J],职业与教育,2010,1(3):18-20.

[4]武建卫,李银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2):72-74.

[5]邹宏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51-5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四美自动化人才培养
“四美”乡村建设的涉县探索
创“四美”新农村建文明新家园
音乐课堂要有“四美”倪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