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改革研究

2018-01-04业巧林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业巧林

摘要:计算机导论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近年来该课程开展现状,以在新形势人才培养需求下,以及更好地提升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前提下,文章结合了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以后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51-03

The course of Computer Introduction i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is curriculum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proposed a series of optimized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ls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raining talents in new situation and bette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Computer Introduction. I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tudying independently and for future teaching reforms.

Key words: Computer Introduction;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它的课程内容基本包括: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据库、通信及网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和道德规范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所有课程内容。该课程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刚入校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对今后要学习的计算机各方面的内容有个初步认识,帮助他们对整个计算机科学有个宏观体系认识,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其他课程打定基础。

如今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大部分中学及高中学校已经普及计算机教育,学生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不少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但是通过授课期间的经验以及调查,发现国内许多院校对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内容设置还停留在针对未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市场教材虽然多,但好多教材内容陈旧,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加上教学还是保持以前的传统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对于以上问题,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2 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教学现状

课程内容是教学的精髓,一个好的课程内容编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梳理和掌握其知识结构。然而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许多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没有及时的更新现阶段的新技术的介绍。在内容篇幅安排上,许多教材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发展历史方面介绍过于冗长,对于一些重点课程内容介绍过于宽泛。有些教材又过于细化某些章节的内容,而轻视其他章节的内容安排,内容设置不合理。此外,关于程序设计方面的内容介绍过于抽象,无法让学生理解。在内容设置上,计算机导论课程需要广泛,但不能每个章节都宽泛而谈。同时,细化某些重点章节也不意味着侃侃而谈,以偏概全。因此,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设计需要做到既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没有广度,学生重点课程虽然能掌握得好,但是无法形成一个宏观知识体系或知识框架。若没有深度,泛泛而谈,学生则无法理解其中的具体深意,没有概念,无法达到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因此,只有这两方面设计得当,才能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学习需要涉及的一系列内容。

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教学还是采用着传统教学,教师以上课板书、讲解PPT为主,学生上机为辅。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去听这些理论知识,或者是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很牢固,但是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差。计算机不同于其他课程,它需要学生以多动手、多练习为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感受计算机领域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上机动手能力,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创新。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是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好方法[1]。根据本校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于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提出新的改革建议。

1)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增加最新内容。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陈旧的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的更换增加新科技新技术的介绍的课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章节内容编排。鉴于计算机教育已经大面积普及,初高中生早已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不需要对计算机发展历史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非常详细的介绍。相反,教师可以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将他们的成果在课堂展示,培养他们自学习的能力。计算机导论的重点应放在介绍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点上和前沿的新技術上,引领他们正确的认识计算机的运用,开阔学生的眼界。

3)增加程序设计内容。计算机导论课程注重理论讲解,即使在程序设计内容上,大部分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下程序设计的语言、软件开发过程等内容。事实上,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比起抽象的理论,他们更倾向于看到实际的编程案例,这样更便于他们理解。因此,在这一模块内容上,可以考虑增加实际案例,如贴近生活的程序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可以直接体会到程序设计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外,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2.3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大学教育不再是填鸭式教育,只把教材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不考虑实际性。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重在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而不是将乏味、枯燥的文字灌输给学生。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以下改革。

1) 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如PPT等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简单、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即将要学习的内容[3]。对于程序设计的案例解析,可以把代码和运行结果展示给学生,并跟他们讲解涉及的知识点。如果是涉及网页设计,可以在网页上动态显示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由于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课本内容的更新程度远远赶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将当代的新知识融入对应的书本结构中,给学生讲解。例如在介绍程序语言时,我们知道主流的语言有C、C++、Java、PHP、Python等各种语言。 python如今是比较热的高级程序语言,它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web系统等各种领域,因为它的高性能,很多领域都选择用此语言开发,然后具体抛出Python在某个领域如人工智能上的具体实例讲解。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相关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到现在计算机的发展状况,以后的产业发展前景信息。最后,对于课本章节内容讲解,教师可以在上完一部分课程后,挑选一部分章节内容让学生分组来完成课程讲解。安排学生自己当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来讲课程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锻炼学生自学习能力,也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最好的方法。在此之前,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条件是学生进行实验的首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实验室条件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计算机实验室来说,至少应该安排一位对应的计算机教师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上机时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在学生自己动手之前,老师可以将理论课堂上的案例现场编码、编译运行实现,并告诉他们编程思路和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此外,教师根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课堂上布置对应内容的题目让学生当场运行完成。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最好是综合性强的,能够涵盖多方面知识的实验作业由学生组队完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拿到一个具体案例时学生应该提前掌握什么的知识结构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二是在掌握这个案例后,学生应该学到哪些技能来处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三是在掌握前两个方面内容后,了解自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完成什么样的成果或作品来。

2)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如今各种网络课程在互联网上盛行,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程自学许多新知识。因此,提供网络教学平台是个不错的教学拓展[4-6]。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网上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将一些精品网课放在网上课堂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平台来预习和复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借助该平台向学生布置相关的习题,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上交作业。发展学习论坛,学生在此讨论不懂的问题,互相学习。搭建网上课堂平台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方便了教师备课的需要。因为大学的每一门课程课时有限,老师不可能每一个章节都讲或是讲的很细,只能挑重点知识讲解。此外,现在的教学大多采用PPT教学,PPT教学虽然方便,但是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而通过网上课堂平台,那些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去看网课去复习没听懂的章节内容[7],而老师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那些重点难点章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总之,网络学习平台不仅也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了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学习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还要引导、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传播者变为引导者,教学方法也要从传知识变成传方法。在教课程内容时,老师应该对计算机各方面的课程都有了解,讲解时才能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结构,理解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对于课本上的内容,要做到精讲而不是全面广泛的讲。重点内容要多讲、细讲,让学生加深理解。此外,紧跟时代潮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需求,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前沿技术,进一步地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积累经验,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地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优秀作品并鼓励他们进一步的拓展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创新教学,这样,不仅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提高,而且教师本身的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4)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但考核方式不应该再局限于考试这一种方式[8]。从课程学习方式考虑,包含三方面内容:理论学习、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三方面来进行考核。用笔试来考核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上机实验来考核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过程、语法类的掌握程度。课程设计来考核学生对于具体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每个方面应该占据最后成绩总分的不同比率。笔试占50%,上机实验占20%,最后课程设计占30%。通过这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探索,根据当前的课程教学现状和作者在教学中发现的情况,从现实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不仅要做到课程内容要广泛,教学方法也要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全面深入的了解这门课的魅力。让计算机导论成为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祎玲. 基于兴趣培养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9):7-7.

[2] 谷岩, 宋文, 刘敏华,等.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6, 38(a01):245-247.

[3] 陈有英.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 14(5):24-25.

[4] 毛嘉莉, 李明东, 赖晓风,等. 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导论》课程改革实践[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1):87-90.

[5] 李建设, 文鸿. 计算机类专业MOOC教學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258(6):46-49.

[6] 游晓明, 方志军, 姚兴华. 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 16(1):7-9.

[7] 姚琳, 孙伟峰, 吴国伟,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 2011(19):70-73.

[8] 王樱, 蒋瀚洋. 新形势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19):5391-539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