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8-01-04魏桂芳
魏桂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95—01
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并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引起思考和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巧设疑难,激发热情
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的提问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其实,学生之所以对教师的提问不屑一顾,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提问缺乏趣味,学生感到厌倦,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主动举手回答。“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如,笔者上《大江保卫战》一课时,课前先引导学生们说说有关青海玉树地震的新闻,然后引出有了灾情后,总是走在前面的人民子弟兵,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
三、借助图画,激发共鸣
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在创设情境时,还必须有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如,在教授《浪花》一文时,笔者精心设计了图画,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浪花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学生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浪花》一文,在教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笔者请一个像画中女孩的学生去“瘙痒”了图画中的小女孩的脚丫。学生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
四、锤炼语言,练好本领
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教师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五、有情有趣,触发联想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文结合、角色扮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出有情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清明上河图》一文虽然对图的介绍很详细,但学生仅仅依靠书上的插图去体会《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对此,笔者在学生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地配乐展示了清明上河图的全幅,以直观的形象触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起了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了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