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语文之“美”

2018-01-04蔺润珍

甘肃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

蔺润珍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52—01

一、蕴含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不在表层,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二、情境之美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活泼好动,主观意识强烈,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创设美的课堂情境至关重要。身处美的课堂情境,学生们可以自由徜徉在美的世界,被美所吸引,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甚至在情感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1.营造美的氛围。美在合作,美在和谐。课堂氛围不能死气沉沉,不能是教师单方教学,而是要“动”起来。这里的“动”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而是一种和谐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灵碰撞、情感沟通。教师要带着一种博爱之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要在尊敬教师的基础上,在探讨中学习,分享学习的快乐。

2.运用美的教具。创设美的课堂情境离不开美的教具,而多媒体就是最合适的教具。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突破了传统课堂中只能板书的情况,可以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古诗教学中仅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就会好得多。

3.展示美的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在人生花季的少男少女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自身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美的表率:追求真理、勤奋好学、无私奉献。教师着装打扮要整洁、典雅、美观,要朴素自然,不浓艳浮华,要通过这些来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言谈举止,着装打扮,风度仪表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使学生不断感悟语文之美,扩大知识视野,启迪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