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2018-01-04张强
张强
【关键词】 信息技术;阅读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51—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師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及内容的一个基本定义。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创设阅读情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地整合,完全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阅读媒体,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效益,求得最佳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