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竞赛资源共享的高校学科群竞赛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

2018-01-04刘玮汤剑琴徐龙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学科群

刘玮 汤剑琴 徐龙龙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高校竞赛组织管理专职人员缺乏和高校竞赛平台缺乏对于学科群竞赛资源组织和推介功能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学科竞赛资源共享的高校学科群竞赛创新教育体系框架。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方法和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智能化管理和发布高校学科竞赛资源,并且在提升高校学科竞赛成绩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学科群;安卓APP; 一站式竞赛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026-03

建设“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更好地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湖北省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2015年武汉工程大学的“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学科群首批入选“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立项建设名单,其中计算机和其他五个学科(机械、控制、环境、土木和资源)作为相关学科,建立起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示范性的学科群。

学科群是学科之间联系比较密切,功能上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多个学科的集群[1]。一方面,学科群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自由共享,这样优化配置的结果为学科竞赛实训平台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横跨多学科的学科竞赛实训平台的应用与推广,为学科群的相关学科的技术经验交流和人才贮备提供了实践基础。

如何通过学科群竞赛信息平台的建设把学科群中教育、科研资源共享落到实处,实现学科群建设目标,有许多关键性问题,在国内高校纷纷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曹芳魁(河南科技大学)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相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上课,独立完成作业,很少有学生跨学院、跨专业主动学习,更没有跨学院、跨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创作的机会,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锻炼”[2]。项延训(华东理工大学)认为“学科群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自由共享,这样优化配置的结果使学校原有特色学科更加显著”[3]。孟庆繁(吉林大学)提出“通过建立起与科研生产相衔接、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启迪科研思维的教学方法,有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程磊(武汉科技大学)更是提出了由“学科竞赛”向“学科竞赛群”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虽然,上述工作提出了面向学科群组织高校教学、竞赛资源的理论和方法,但是目前仍然缺乏一种可行、有效的平台将“学科竞赛群”的优势发挥出来。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竞赛组织管理专职人员缺乏和高校竞赛平台缺乏对于学科群竞赛资源组织和推介功能等问题,由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研发了“高校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平台(CRSP4UDG)”,该平台的目标为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是一个多功能整合、推介学科群竞赛资源服务平台,最终能够利用智能技术改进高校学科竞赛实施过程,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科竞赛,促进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高效组织和创新、创业成果项目的申请和孵化。在科学群的建设和发展的契机下,如何基于CRSP4UDG平台构筑面向学科竞赛的基础平台、培训平台以及科研平台是跨学院、跨专业组织和筹备学科竞赛的关键问题,也是借助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有效推进跨学科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问题。

1 高校学科群的竞赛创新教育体系

以高校学科群跨学院学科竞赛资源的管理以及学科竞赛成果的整合升级为目标,构建高校学科群的竞赛创新教育体系框架。该框架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包括数据共享、平台共用和应用推广三个层面。

第一,数据共享。研究学科竞赛相关教学资源的“一站式”共享模式。由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分布在各个院系网站导致的资源共享不便,或者由于网站建设落后导致的教学资源缺失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学科群教学资源管理库是学科竞赛资源共享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分析学科竞赛的信息和资源的内在关联度,根据学科竞赛信息的内涵分析参与该学科竞赛所需要的基本学科知识点,有利于为参赛师生提供全面的师资、教学和实验资源信息共享。

第二,平台共用。研究学科群竞赛信息精确智能导航和发布方法。由于目前的学科竞赛信息网站或者管理平台存在缺乏对于学科竞赛分类导航的不足,高校学科竞赛管理部门人工筛选竞赛信息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研究一种科学的学科群竞赛信息精确智能导航和发布方法。在对科学竞赛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包括按学科群、关键词、等级、时间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竞赛的参赛条件(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学科背景以及学生的年级等),实现学科竞赛信息资源和师生资源的管理。

第三,应用推广。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应用:第一,面向不同学科群、学院单位或师生个人的精确导航和发布学科竞赛信息;第二,推进学科竞赛成果转化,选择性的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第三,通过学科竞赛培养优秀大学生团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

2 高校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平台(CRSP4UDG)

高校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平台(CRSP4UDG)的设计和研发是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框架实现的重要环节。为了方便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和广大高校师生移动应用的需求,CRSP4UDG 提供了浏览器和安卓移动App两种应用模式。该系統的参与者包括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员、高校教师、学科群管理员、学生。根据各参与者在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角色,各个角色应用的系统功能,如如图 2所示。

下面将从CRSP4UDG系统的四种角色,介绍系统的详细功能。1)学科竞赛管理员基于全校课程及学科建设,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分类、更新、发布等操作。更为关键的是,这类管理人员还需协助开发人员分析、构建教师与课程的关联关系、课程与学科类别的关联关系、以及学科类别与学科竞赛及相关教学资源间的关联度,确保学科竞赛信息自动且精准地发送至相关学科群,同时也保障了针对该学科竞赛信息由哪些教师来准备相关教学资源至哪些相关学科群;2)教师在收到与自身学科相应的学科竞赛信息后,将整理推出相应竞赛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自己所属学科群的要求来对学科群内教学资源内容进行编辑、更新、提交等操作;3)每个学科群都会有相应的管理人员,他们主要责任在于管理、评估学科群里的学科竞赛教学资源。他们可对学科教师提交的教学资源进行审核、评价、过滤等操作;4)学生一方面由学科教师组织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进而加入相关学科群并且共享群内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登录APP通过立体化的竞赛分类方式去查询适合自己或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学科竞赛,然后选择性地进行参与,从而共享所有的学科竞赛教学资源。

3 基于CRSP4UDG 的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工作成效

基于CRSP4UDG 的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的“一站式”模式不仅利于整个学科竞赛环节的管理,而且促进了各学院师生间的科研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武汉工程大学的“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学科群首批入选“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立项建设名单,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的三个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列入该学科群共同建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15年引入和推广高校学科群竞赛资源管理平台,在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高校学科竞赛成果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支持各课程组开展学科竞赛。每学年各有10余门课程开展面向全校和全院学生的学科竞赛。先后组织承办《博创杯物联网大赛》《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IT技术大赛湖北省复赛》等面向全省的学科竞赛。

在学科群竞赛资源管理的“一站式”模式的推动下,各学科组聘任专职教师担任学科竞赛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本学科的竞赛资源维护、参赛学生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学科竞赛管理人员的沟通和配合,根据跨学科竞赛的需求在CRSP4UDG平台上进行资源和人员整合。自2013届第一届实验班招生以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计算机实验班为对象,集合各专业的优势师资,重点培养创新实践人才。

在FIFA国际机器人足球世界杯、ACM国际程序员设计大赛亚洲区域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大赛的国赛和省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大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湖北省创青春创业大赛、“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2015-2017年大力推广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机制以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竞赛的获奖级别和获奖项目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如图4所示。2015年获得学科竞赛获奖项目国家级8项、省部级32项。2016年获得学科竞赛获奖项目国际级3项、国家级12项、省部级37项。2017年获得学科竞赛获奖项目国际级1项、国家级15项、省部级48项。

一方面,学生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平台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在出国留学、考研和就业方面体现了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学科竞赛所获得的骄人成绩体现了教育改革、培养创新的正确教育模式。

3.2 创新创业项目成果

更进一步,将学科竞赛成果转化和人才创业创新相融合。一方面通过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平台以Web形式展示学科竞赛成果和优秀大学生团队信息;另一方面引导学科群中的相关科研团队了解学科竞赛的优秀成果和学生团队,选择性创新项目,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孵化优秀创新成果,組织学生以优秀创新成果为核心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挑选各个学科中有创新意识、有核心研究技术的青年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了很多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比赛,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等。2013年至今已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项目5项、省部级创新创业比赛项目35项。2015年以后通过大力推广学科群高校竞赛资源管理机制,特别是在2016、2017年创新创业项目的项目数成绩获得了显著提高,占到了近5年的90%。

4 总结

高校学科群的竞赛创新教育体系框架以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平台(CRSP4UDG)的建设、推广为基础,获得了在高校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双丰收。在今后的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工作中,一方面将进一步收集和整理本学科群相关竞赛资源,丰富和完善现有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将把以学科群竞赛资源共享促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从“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学科群推广到其他学科群的建设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钱佩忠.高校学科群建构机理与路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5):71-74.

[2] 曹芳魁,李红彦,邓飞. 学科竞赛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6):28-29.

[3] 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41-43.

【通联编辑:闻翔军】

猜你喜欢

学科群
复杂系统视角下学科群的生成逻辑、演化路径及推进策略
辽宁省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的阻碍因素分析及建设策略
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秘书长座谈会召开
2017年山东材料学科群第二次秘书长联席工作会议召开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语文知识选择的学科群范围的反思
全国农业建设规划项目立项评估要点探析——以“学科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为例
浅谈高校学科群的建设
基于密切值法的学科群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