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积分评价 促快乐成长
2018-01-04彭政红
彭政红
摘 要:说起教师这一行业,已工作二十多个年头了,担任了多年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工作,在工作初期的几年,常感到班主任难当,语文教学难教,主要的原因不是教学内容问题,而是对学生的管理“难”,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是当初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再加上年轻,性格温和等原因吧,常感觉难以驾驭课堂,更谈不上让学生“快乐阅读”了。近些年来,由于学校创办了“阅读发展银行”特色,以“银行积分”的方式开始引领孩子开展阅读活动,所带的班级语文课堂便开始了“1+1”积分评价。从此,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感到得心应手了。从评价的意义、“1+1”积分评价的内涵,积分评价的操作方式、使用范围及评价的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内涵;积分评价;简单方便
一、实行“1+1”积分评价的意义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在现实教学中实施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看学生的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低,决定课堂的质量。在公开教学中,由于教师们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学生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但常规的课堂,我们的学生经历了太多提问,越是高年级,学生回答的积极性越低,他们有的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取笑,有的性格腼腆,不好意思回答,甚至怕被同学说“出洋相”等,结果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得唾沫飞扬,学生一言不发,甚至打瞌睡,不爱听课,影响课堂纪律。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快乐阅读,我在课堂中引进了“1+1”积分评价。
二、解读“1+1”积分评价的内涵
什么是“1+1”积分评价呢?我这里所说的“1+1”,既不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的“1+1”,也不是低年级小朋友做的计算题,而是我们学校特色中独特的“银行”评价积分方式,是一种累计积分方式,即把原有的分数(第一个“1”)加上新得到的分数(第二个“1”),称为“1+1”积分评价。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课堂表现和阅读成果,进行累计积分。如:积极回答问题,坐姿端正等给予适当加分,对坐姿不端,影响课堂纪律等表现进行扣分,从而轻松地引领学生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快乐阅读成长。
三、“1+1”积分评价,操作简单方便
我们提倡“快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精神状态决定了学习的效率,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愉快地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真正做到“快乐阅读”。而这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很多,不同的老师,使用的激励方式不同,有些是物质的,有些是精神的,更多还是精神层面的口头表扬。不过,这种表扬多了,会让学生感觉不在乎,一些短暫、临时的评价,无法让学生保持一贯的良好表现,而以累计积分的“1+1”模式,却可以让学生的成果与日俱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被调动起来,让学生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感受。
这种“1+1”评价模式其实挺简单,我们只要利用班级黑板的一角,根据学生的座位定位绘制一张评价表,把学生每堂课所得的积分,以初中生所学的“正负数加减”方式计算,把每次“1+1”所得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上,学生所得分是正数的,用红粉笔填写,所得数是负数的,则用白粉笔填写,每堂课把学生的成果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通过口头表扬、发短信、写表扬信等方式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学生在积分的促进中,不断地改变坏习惯,形成好习惯,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做错事或违反纪律时,根本不用老师大声呵斥或批评,只要按规定扣他们的分就行,这种方式既能使师生间和谐相处,又能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四、开展“1+1”积分评价,实现快乐阅读
由于我们所使用的这种积分评价方式,操作简单,评价效果好,不只是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使用,在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更是“如鱼得水”,我通过对学生的言行表现等方面进行积分统计,可以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有几个本班任课老师,了解这种方式之后,也尝试着使用,效果很好。比如,我班任数学课的余美枝老师,从与她搭班开始,她就与我一同配合,一起使用“1+1”积分评价,她也觉得这种积分方式管理学生轻松,使学生更加重视数学科目的学习,就连英语课和写字课等课程的老师也或多或少在利用班级积分表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管理轻松,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真正地“快乐阅读”。
五、“1+1”积分评价,让语文课堂焕发异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要想让学生对书的理解,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老师恰当引导,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快乐阅读的“阵地”。由于有了有效的“1+1”积分评价,我的语文课堂,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做笔记习惯,而且在积分的鼓励下,学生的回答积极性很高,经常出现争先恐后抢答的现象。比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时,我问谁来充当“魔鬼”的角色?问题一出,许多男同学都跃跃欲试,不仅把手举得高高,还嚷嚷着要扮演角色,然后,在一个学生扮演完之后,我让多个学生扮演了这个角色,让他们体验了“魔鬼”的狰狞面目,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出渔夫的智慧,从而体会文章的主题。再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的开场白就差点难以收场,我是这样揭题的:我想,在我们班应该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同学吧?谁来说说你眼中的乡下有些什么见闻呢?话题一出,教室里就像炸开的油锅。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记忆的闸门,大家有说有笑地一边举手,一边忍不住说开了。一阵喧哗之后,我说:“未经允许的回答不仅不能得分,还要倒扣分。”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只见一张张迫不及待想回答又怕影响纪律被扣分的稚气可爱的脸庞,我真不忍心叫了这个又忽略那个,便四下巡视,发现了一双难得举起的犹豫而又强烈地举着的小手,我果断地叫道:“请张××同学回答。”大家都用惊异而又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她是班上成绩较差,从来不回答问题的女孩,或许是我这个话题,勾起了她对农村生活的记忆吧,或许是“1+1”的积分鼓励吧,不知什么时候,她的积分也悄悄地接近了一千分呢。她怯生生地站起来,说她外婆家养了小猫、小狗,院子里种了葫芦等,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是呀,真是“积分能使人成长”啊!
六、利用“1+1”积分评价,教育成果斐然
就在这样的积分评价中,我发现学生的纪律好转了,作业欠交的现象少了,积极向上的孩子多了,如,原来的班级包干区管理是最头疼的事情,由于以积分的形式,让责任心强的孩子承包以后,根本就不用我操心了。那么,这些积分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了。比如,在今年的“六一”评选活动中,我就根据学校分配的名额,按分数的高低来进行排序,发现学校所给的19个名额根本不够用,因为还有许多积分在两千分,一千分以上的也挺优秀的孩子没有被评上,于是,我便以班级“阅读大王”“阅读小博士”“阅读之星”等名目,自己制作了20几张班级的先进奖状,才满足了先进的需求。
近几年来,由于我运用了“1+1”积分评价,孩子们都喜欢上我的课,我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我所在的三(4)班被评为建阳区“书香班级”,指导的傅博宇同学的征文《萦梦高铁,情系新区》获得了市级一等奖,指导何炜琳同学的《小妹妹哭了》荣获市级二等奖,陈宇欣同学的习作《做汤圆啦》在《闽北日报》上发表等。
七、推广“1+1”积分评价,凸显学校特色
在我校“阅读发展银行”这一特色背景下,由于我是这一特色的创始人与推动者,我非常希望能将这一评价方式在全校推广,让更多的教师运用好这个评价,减轻教育的负担,使教育变得轻松简单,让教师们把鼓励变为加分,把训斥变成扣分,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真正达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理想教育境界,真正让学生快乐阅读,凸显学校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王玉珍.运用有效评价引领学生用心阅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