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向合作、探究方向发展探究
2018-01-04程万鹏
程万鹏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合作性学习,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生的课程中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所有课程,合理地运用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需要教师切实地落实到真正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生活和与人相处。
关键词:合作学习;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
一、培养良好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中提到,义务教育所要面向的就是全体学生,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教师要做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鼓励和赞美学生。要在学生发展各项体育技能的同时,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候,要改变以前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做学习的研究者和探究者。运用合作性理念和方式,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只有从理念上进行更新才能落实到教学上,真正地去实现合作性学习。新课标提出对于现实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进行合作探究大家集思广益,通过对过程性的学习进行探究来获得知识,从而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學结果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的体育课程应采用课外活动和课堂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对于体育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组研究,最后大家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竞争的关系,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可以让小组长进行汇报,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多种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对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合作探究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同伴合作、小组合作、全员合作等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形式,是一种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同伴学习可以让同伴之间进行互助式学习,通过和最亲密的朋友交流,实现默契的配合,最后通过自由配对和相互比对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学无论从现状来看还是从发展状况来看,教师应用最多的仍然是合作式学习,因为我国目前授课普遍都是大班学习,分组学习有利于教学的进行和开展,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这种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但是这种分组下教师要进行相关的指导,使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不同来进行分组,例如在球类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喜欢不同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进行分组,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体育课程中合作探究学习的程序
在体育课上进行课程导入,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兴趣导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所谓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明白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在独立学习的形式下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合作交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是通过小组的讨论、探讨、互补来解决个体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价值。通过探究与合作,将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展示。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概括。让体育课程能够在探索和合作下,真正地使学生学习到体育知识,感受体育精神。
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式存在的价值都是完善学校体育的德育内容和功能。合作学习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强烈要求,同时也是小学体育课程上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结合体育的课程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训练,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的成长,获得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体育的运动特征之一就是合作,而新课标不断倡导的理念也是合作学习,它同其他教学方式不断渗透与联系。只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把合作学习真正地融入教学理念和课程中,才能真正地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集体带来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浩.体育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
[2]秦飞,朱小丽.重构当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理念初探[J].搏击(体育论坛),2010(12).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