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8-01-04曾国平
曾国平
摘 要:农村地区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体育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健康有效发展,而广大农村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体育意识较为薄弱、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体育教师缺乏且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健康发展。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于如何高效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做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所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一、我国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1.体育意识较为薄弱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农村家长普遍认为“要想走出农村,就要考个好大学,要想考好大学,必须成绩好”,因此,很多农村学校和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关心他们的体育生活。农村学校及家长普遍认为:只有狠抓文化成绩,在文化课上下功夫才能出成绩,最后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实现走出农村改变命运。有的学校迫于教育机构的压力,表面上说“我们要德智体全面發展”,但实际上说一套做一套,当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就装模作样“认真”地给农村孩子上体育课;当上级领导检查结束后,继续猛抓文化,立马冷落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甚至都不开体育课。
2.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体育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差异。依据教育部的政策规定,我国校园建设要求各类校园必须配备至少符合国家标准的操场和相应的体育器材。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财政困难等问题,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大部分地区缺乏标准的场地、器材,这种情况导致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存在“一把哨子两个球”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开展农村体育教学。
3.体育教师缺乏且文化素质偏低
体育教师是一种需要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职业,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基层工作者,长期在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的基层工作,为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水平以及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与汗水,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学校、社会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认可与肯定,对体育教师职称评定、进修学习等不能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缺乏且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二、切实有效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1.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体育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生活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其次,农村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监管力度,建议把孩子的体育成绩归为孩子升学成绩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体育无用论”和“唯有文化成绩好”的错误观念,全面认识体育生活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对孩子文化成绩的重要性。没有身体何谈成绩,因此,要加强体育锻炼,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
2.合理配置农村体育资源。农村小学体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定的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等作为物质保障。乡政府应结合农村小学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来拓宽农村体育教学经费来源,进而完善农村体育资源配置。国家财政拨款是农村体育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同时要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资助等,用以弥补农村小学开展体育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更好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小学校长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把抓好体育教学真正摆到具体工作日程统筹全局,合理配置相应场地、器械,协调好现有体育资源。
3.教育体制要不断完善,把体育学习作为农村孩子成长的重要考核部分,这样农村小学学校及家长才会重视孩子的体育生活,无形中也提高了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比如,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向更高层次的教学机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持有“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要一碗水端平,这样孩子们才能信服于你,老师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从而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此外,要适当地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待遇,生活有了保障才能够安心地进行工作,才能让农村体育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们的体育教学中去,才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2]胡亚明.浅谈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04(2).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