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2018-01-04陈晓春
陈晓春
摘 要: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和生活中除要求学生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意志力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意志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意志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且这种素质能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近年来小学教学中施行的一个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品质;培养方法
意志品质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意志品质的培养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仅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重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和观念,而是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本身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其教学过程中老师不难发现涉及一个坚持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养成积极自觉的品质,还能将这种意志品质迁移到其他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意志力培养的必要性
体质培养是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体育教学来讲,这并不是全部的教学目标,因为小学生心性不定,在面对新奇的事物时总是充满好奇,而一旦接触过后,其积极性很快就容易消退,且意识不到该事物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本身是娱乐性较强的课程,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是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减退、倦怠心理的出现。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意志品质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途径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十分有必要进行的一种前沿式教育,无论学生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在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首先学生需要明确的是学习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消除个别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难以克服的困难;最后就是新生代肩负着祖国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与个人、与家庭,還与整个国家都息息相关。
例如,在进行耐力训练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解关于该项运动的好处:耐力训练能够增强学生体魄和抵抗力;并分析学生在运动中会遇到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感觉乏味和体力不支;并制定克服计划:比如通过一些趣味性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坚持学习,这样下来,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意志
坚韧的意志对于小学生约束自身起着积极作用,首先是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方面,学生通过克服体育锻炼中的阻力来提升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品质还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能够磨炼学生坚韧意志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攀岩、跳高、跑酷和球类比赛运动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在完成之后又很容易使人收获很大的成就感。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还能有效克服自身的一些消极心理,从而实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三)加强自我学习和认知能力培养
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很大的意志力作为支撑,意志力也是促使学生自我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十分被动,而被动的学习状态不适合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不利的,当下社会急需的是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自我学习和认知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意志力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天或者一周的运动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并通过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检验学生的锻炼成果,例如记步装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目标要求,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这不仅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其自主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检验。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其他品质进行综合性训练和提高,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军.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J].学周刊(教育教学),2016(3):83.
[2]彭根岭.浅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52.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