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2018-01-04杨妮妮
杨妮妮
摘 要:音乐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小学的重要科目,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互相信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情感表达能力。目前,合唱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必修的科目之一,因此,就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合唱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希望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研究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师资配备现状
无论是哪门科目的教学,师资的配备都是不可缺少的。在教育改革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流砥柱,是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的保障,只有师资队伍强大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基础才会增强。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小学中,由于学校不重视或是资金短缺等,音乐课程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大多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或者班主任兼任,这些教师不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培训,导致他们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体系混乱,教学理念落后,极大地影响合唱教学的质量提升。
2.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器材配备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器材的配备上也投入了更多,学生学习音乐的条件得以改善,学生的音乐教育和艺术修养也有了长足的条件保障。然而,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现象。首先,音乐器材与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不匹配,教学器材的配备落后于教学内容,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其次,学校有时一味地只顾充实器材,而忽视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不会使用的状况,乐器闲置造成严重的浪费。
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教学素材现状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歌曲大都是一些童谣类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朗朗上口,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简单容易,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德方面的提高还有所欠缺。因此,音乐教师在选取合唱教学歌曲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适应新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增加合唱歌曲的多元性,让学生在音乐合唱学习中学到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与歌唱技巧,更多的是要从中提升知识素养与文化底蕴。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1.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在合唱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知识学习的积累,还决定了学生素质修养的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具有多样性、创新性,要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科学。例如,教师可以分主题教学,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有《我的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以“民族”为主题的歌曲有《阿西里西》《百鸟会》等;以“快乐”为主题的歌曲有《歌声与微笑》《采一束鲜花》等。通过这些分主题教学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主义精神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教学形式多样化
对于合唱教学来说,音乐教师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的教学,而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寻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合唱教学因为其特点,需要学生一遍遍地重复练习,小学生因为玩心重,难免会感到枯燥、无趣,对音乐合唱失去兴趣,学习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所以教师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的,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增加合唱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时,音乐教师为让学生有更好的体会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一次植树造林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首歌曲所傳达的思想和歌曲的气息,通过这样的活动,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感性的层面,从而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内涵。
3.教学层次多样化
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来制订不同的计划。小学生因年龄阶段的不同,在音乐学习上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还较弱,对音乐专业技能的理解也较差,他们对一些节奏较为明显的音乐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时要选用节奏欢快、分明的曲目来学习,曲目所传达的思想可以暂不考虑,主要目的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兴趣。
总而言之,教育制度在完善,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团队的力量、知识的魅力,才是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2]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61-162.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