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2018-01-04林碧玉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创设情境游戏

林碧玉

摘 要: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等教学手段,在生活中创设音乐场景,由此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诱发联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让“音乐”和“生活”搭建起创造的桥梁。

关键词:创设情境;音乐素养;游戏

一、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音乐课程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单一模式,而通过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动儿童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并能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与好奇阶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让他们既能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及对美的感知力。将趣味游戏融入音乐课堂中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展“猫捉老鼠”“小蝌蚪找妈妈”“狼来了”之类的音乐游戏情境互动,让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以及深入情境,在玩中体会音乐的美与快乐,一边游戏一边跟随音乐的节奏与韵律,使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素养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二、用图片展示音乐情境

图片是展示音乐情境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张图片可以展示出来的内容很丰富,鲜艳的色彩,鲜活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其注意力。用图片的画面感配合音乐的旋律能很快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体会图片与音乐之间美的转换,实现情景交融。维果茨基曾说:“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学生并未完全掌握足够的汉字符号,而图片是一种抽象的简单记忆,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并与歌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学习歌曲。儿歌属于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于听觉上的参与,小学生的活动以及生活经验缺乏,因此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歌曲的情感。引入图片可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感,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它是对歌曲里所蕴含情感以及内容的最直观的展现,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参与之下,可加深幼儿的理解。

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它的描述性较强,其内容和意境比较适合通过图片表现出来。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大箩筐,光着脚丫在树林中穿梭,欢快地采摘着蘑菇,通过图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小姑娘采到蘑菇后的开心,她享受着采蘑菇的乐趣以及用蘑菇换取棒棒糖分给小伙伴们吃的快乐。图片清晰直观地反映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其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和童真童趣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

所谓多媒体,即通过各种电教设备如录音机、幻灯片、录像机等来创设音乐情境教学,将音乐、图片、内容等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情境教学中来。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我们了解到歌曲背景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我们将影片用幻灯片的方式放给学生们看。影片中的画面为: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级二班,被评为了最优秀的班集体。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了北海公园,他们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飘荡,美丽的白塔倒映在绿水中央……在此时接入音乐,将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让同学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旋律,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北海公园,身临其境。这种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很好,孩子们纷纷表示歌曲很美,歌中的景色更美,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浓厚。

四、在音乐情境教学中加入情感道德教育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游击队歌》《满江红》《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共产儿童团歌》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习爱国主义题材的曲目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例如,在讲述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唱歌曲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在介绍作曲家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等,这种德育渗透在不知不觉中由学校课堂教育延伸到了校外教育,从而启迪小学生的思想观念。

音乐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包括游戏导入、图片展示、多媒体创设以及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课程,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途径。未来,相信引导音乐学习的方式会越来越多。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创设情境游戏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