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8-01-04梁龙王冲
梁龙 王冲
摘 要:新课程标准已经推行了一些年头,在这股势头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必须要转型适应创新需要,同时催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推出了全新的数学教学观念。顺应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结合数学课堂的授课目标,并应用生活场景式的数学授课形式,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小学数学授课模式。主要通过现实的教学案例来展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授课模式创新的实践经验,以期给各位同行以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所在,若想在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要求老师在授课模式上有所创新,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并采用现行的多媒体设备,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从其生活中切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优良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善用微课资源,提高课堂效果
(一)课前预习
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它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微课”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侧重点地把课堂的重点内容表现出来,以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地了解下节课堂的重点内容。
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在课前预习的微课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去先行观看老师在群里面上传的预习微课视频,这些微课视频需要老师在课前制作好有关的材料,通过微课视频对圆的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讲解,让学生对圆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切线的重要意义。经过初步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因而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更清楚学习的侧重点。
(二)课堂学习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用“微课”资源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形象展示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深入了解。新课标推进中,更加重视老师角色的转变,要从指导者变成课堂的参与者,而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使用“微课”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老师的参与性,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老师的授课负担,还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民币”这个章节的内容时,通过“微课”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将我国人民币不同时期的使用版本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资源,了解我国人民币的变迁。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下载他们爱看的动画片《蜡笔小新》的桥段,里面的主人公蜡笔小新由于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规律而无从判断商家该找回多少零钱给自己。在课堂上展示此短片时,老师应当适时地告诉学生,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和运用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准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生活情景切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应用生活情景切入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的模式中,老师主要是选用动画、电脑、绘图工具等形式给学生展现生动的数学课堂授课内容;将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融汇到上课的课件中会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共鸣,而美轮美奂的视频和绘画相整合的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可以迅速地将孩子们的眼光吸引过去,收获学生的注意力便是成功课堂的一半了。再者,通过生活情景引入教学内容,是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发展需要相契合的授课模式。在小学学习的生涯中,他们的智力发育要求他们以具象学习为主,而对抽象思维还没有太高的要求。通过生活情景作为学习的切入口,通过一系列视频和片段的展示能够迅速聚集学生的目光,将他们引到我们所要教授的内容上来。
举个例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除法运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生活情景导入学习的授课方式,改变以往一板一眼的板书授课形式,通过老师课前制作的视频短片来引入教学。在讲授这个内容时,笔者制作了一个小视频,有关一个小孩子拿着妈妈给的15元钱,到水果摊买水果的。水果摊里的水果分别是:桃子是5元一斤,梨子是3元一斤,而山楂是2元一斤。小朋友在纳闷如果全部用来买桃子,他可以叫老板卖多少斤给他。通过这个视频,让学生先用以往学习的加法乘法运算方式,测算到底可以买多少斤。由此推出除法的运算,让学生一下子明白除法运算的由来和运算准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还变相告诉了他们一个道理: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他们以后学习更深奥知识的根基。小学数学不应该只是课本上的文字与数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生活中可以应用的常识。为此,不仅学生要重视学习数学,数学科任老师也要重视数学教学,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海肖.浅议多媒体在小学数學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7(1).
[2]王欣楠.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1).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