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8-01-04柳水霞
柳水霞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氛围严肃、教学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教学有效性还需提高。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从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包括生僻字词的学习、阅读理解、写作练习和口语表达等内容,所以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内容的教学,而是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要尽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质。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新奇想法或者特殊观点,老师不要立即予以否定,这样不仅易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是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学习《找春天》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活动范围扩展到校园中,而并不局限于教室内。老师带领学生有组织地观察春天到来后校园中的变化,这时有的学生会发现柳树都抽出了嫩嫩的枝条,有的学生会看到校园里的花朵含苞待放,还会有学生发现天空中一闪而过的燕子。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从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老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时,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针对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一场讨论,让学生分别发表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认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幸福,有的学生会说无私奉献是幸福,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亲人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每位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对幸福的认识;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开始课文学习,感受文中作者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还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效利用,还能充实内容,实现不同教学内容的相互促进。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并能够学以致用;其次,小学语文每部分内容的讲授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将各部分教学内容相互联系,通过阅读教学对所学字词进行巩固,而写作练习又可以使学生掌握字词的应用;或者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注重知识的讲授、学习的结果和成绩的提高,而没有从整体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字词教学、阅读讲解或者写作练习等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或者是进行自主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导入,为学生呈现一些赵州桥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赵州桥的设计、结构有什么特点;然后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始课文的阅读,体会作者笔下的赵州桥,增强学生对我国建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个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化的教学水平;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地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越.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5(4):235.
[2]王桂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6(11):197.
[3]石胜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6-130.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