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特色的实践探索
2018-01-04宋戈
宋戈
近年来,国家对校园足球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各大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足球运动,同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各大中小学校也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更为科学化的组织形式和训练模式,笔者结合本校校园足球实施情况,就如何凸显特色的实践探索做一论述。
一、因校制宜,形成现代化分层教学模式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教育特色,面对足球运动的不断推广,校园足球成为实现未来中国足球崛起的潜在的新生力量,知识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运动也同样要从小学生开始。当然,针对小学生的足球运动不是停在表面的简单的课外训练。要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足球,必须结合学校的特点,对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给予充分保障。
从学生的年龄段来看,每一年级等级的划分就是开展不同类型校园足球的分界点。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游戏性的足球比赛和基本训练技能比较适宜。在这个阶段,训练学生的灵敏心和柔韧性是重点,设定适度的训练强度,将训练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兴趣,还能让游戏比赛成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催化剂,教师通过鼓励性和肯定性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学习足球理论并理解和完成简单的训练动作。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训练目标则是学习和掌握小足球的基本技术,比赛规则以及简要的攻防原则、要求等,通过设置简化规则的比赛,让学生投入其中,在参加比赛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基本技能。身体素质训练侧重于培养耐久性、灵活性、奔跑力等,借助跑跳练习、足球游戏或者是球操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以及树立对完成动作的自信力和参加比赛的求胜心。对于学生求胜之心和坚毅勇敢的品质培养上,则是上升到五、六年级这一阶段,通过掌握任意球的判罚原则,锻炼学生当小裁判的能力,着重在训练或者是在比赛中提高学生战术意识,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让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战情,并且灵活改变战术。
二、因人制宜,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校园足球的开展,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好奇,但是如果教学形式呆板老套,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从一开始进行足球教学,教师就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因人制宜,一方面是学生身心发育程度所决定,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体能、素质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学生从适合自己的教学中获得足球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在进行足球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时,不应该是冗长的说教,而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精讲多练,启发引导,满足学生探究的心理需求,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足球运动和训练之中。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初次接触足球开始,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将足球训练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游戏之中,同时,还能够接受足球的基本训练,掌握足球技术,一举两得,调动学生对足球的喜爱和兴趣。
三、以賽促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
足球运动的最大特色就是进行比赛,只有投入到“真枪实干”的比赛之中,才能让学生感受足球带来的成功与激情,进行足球竞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有效手段。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分别建立了不同年级的足球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开展竞赛让学生从实战中运用所学技能,锻炼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并从胜利与失败中总结经验。为了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和积极性,在竞赛中设置“最佳守门员、最佳球员、最佳射手”等荣誉称号,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胜利的滋味,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在比赛中不畏困难、勇敢向前的体育精神。
四、整合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对足球的情趣和热爱
校园足球不是闭门造车,为了提高学生足球队的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本校足球队与外校,或者是与社会专业足球队进行比赛,让学生从实践演练中获得宝贵的踢球经验,学习他人的足球技能。同时,安排和组织学生观看本地区的大型足球比赛,或者是抓住一段时期世界性的重大体育赛事,让学生通过电视、电脑等观看,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从情感上升华出对祖国足球走出国门的期盼,以及增强提升自己足球技能的决心和毅力。学生从观摩足球赛事,不仅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萌生了“为国争光”的足球梦想,从而催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到足球运动的热情。
五、打造校园足球大环境
校园足球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宣传阵地的氛围营造,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文化长廊、学习园地、板报专题,宣传足球的历史、足球经典赛事、足球名人等,通过宣传氛围的营造,让整个校园充满足球的身影,使其展现多彩的魅力。学生耳濡目染,不仅了解了足球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锻炼自身的体魄和实现对体育精神的践行。
总之,校园足球的开展,一定要形式新颖,具有特色,才能让足球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给小学生带来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运动气息,全校师生合力,凸显本校特色,彰显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让校园生机勃勃,让足球运动入心入行,蓬勃发展。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