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2018-01-04王慧
王慧
摘 要:学生写作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都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写作意识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是现在身为语文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写作意识
一、现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开设的学习课程也相对较少,内容理解也相对浅显。在这种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完全没有写作意识的概念,平时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养成,更有甚者在课堂学习时都不能很好地阅读课文,总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就开始发问。鉴于此种情形,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堪忧。细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学生自身忍耐性的养成不到位,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上,同时还在于学生的思维思考程度过窄,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所感受到的在头脑中形成相对缜密的逻辑,学生的写作意识自然难以养成。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密切的联系,若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学生的思考,那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也就相对容易了。
二、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具体策略
1.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养成学生思考探究意识
小学生正是懵懂好奇的阶段,主动发问就是思考探索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更加强烈,从而为学生写作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在读完文章后能够了解到什么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了什么事”“文章中有哪些景物,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等等,以这种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这样学生在真正投入写作时就不会肤浅、片面,而没有思想性。这种思考探究意识是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进去的,潜移默化形成学生的惯性思维。
2.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养成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思考,养成在阅读时的思考习惯,才能培养学生思想性的深度挖掘。因此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思想与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口吻叙述自己阅读的文章,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阅读内容的比赛,谁能在看完文章后述说文章的主题,且又快又正确,如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行为习惯。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养成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
习惯长期坚持才能最终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引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氛围的塑造,这样学生才能平心静气地放平心态投入阅读环境中,才能深入体会文章所要抒发的真实情感,从而养成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为写作意识的树立奠定客观条件。比如,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划分为各自阅读、集体朗读、分组讨论等环节,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就文章中抒发情感的句式或者重点内容进行画线分析,揣摩作者这样设计的意图,促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彼此促进,从而建立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4.在阅读行为中表现自我,养成学生写作意识
让学生正视阅读、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其最终目的在于养成学生的写作意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如同水和鱼,谁都不能离开彼此。因此,学生写作意识的养成就是从学生平时的阅读习惯中积累,让学生的思想敢于在写作中表现出来,从而让他人通过阅读感知、感受。这也是写作意图建立的直接原因,让他人通过自己的创作了解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创作了解自己的内心。正如鲁迅笔下的人物,无不表现封建社会的落后与人类的愚昧无知,揭示当时的社会黑暗。因此,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行為就是让学生拥有抒发自我情感的方式表达,让学生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融入写作中来进行完整的创作。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见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融入自己的思想深度,汇入手中的笔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作用于整个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综合素养的养成,从而指引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倩娟.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意识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2]王芳.阅读教学如何同时教写作:浅谈阅读教学中写作意识的运用[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