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课程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初探
2018-01-04巫金华
巫金华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教学改革、课程构建、教堂教学、课后实践活动等百花齐放。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活动要想开展得有效科学,探究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是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三是不搭花架子,活动真实有效地开展,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科学探究;可操作性;发展点;真实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各类课程的新型研究百花齐放,小学科学课程也不例外,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口号、模式、课程开发……纷纷“闪亮登场”。但是静静回味,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究竟有多少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是真正有效地让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呢?如何开展呢?多年的乡村科学教师的生涯中,个人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性的科学探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设计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
只有设计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进来,只有学生有参与欲望,并积极参与,才能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才能从活动中得到收获。例如,教学《果实和种子》一课时,种子发芽是必做的常规实验之一,教材中策略是将种子用纸压在瓶子壁上,同时要求摆放成不同方位,让学生体验根总是向下生长、芽总是向上生长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将种子用湿纸固定在瓶子壁上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操作性强的实验设计需要精心设计,否则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再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有一个观察蜗牛的实验,这就是一个十分贴合学生实际的实验安排。学生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饲养蜗牛,做好饲养日记,学生自己第一次饲养这样的小动物,而且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兴趣十分浓厚,学习观察也必然尽心尽力,只要老师做好准确的指导工作,必然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也会事半功倍。所以在科学实验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材料的实际,采用切合实际情况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容易入手,提高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
二、关注学生学习科学心理和发展施教
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就要以生为本地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水平层面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一定要相对接近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现有水平,这样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也比较容易上手,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且活动效果更佳。如,教学《火山和地震》一课时,本地学生对这种知识的了解与感受非常少,没有亲身感受,学生没有兴趣探究,先给他们进行知识的前储备,观看相关影片,了解这类自然灾害的危险性,激发学生斗志,与大自然作斗争,了解地球,战胜自然灾害,造福人类。从而激发起更加热情的科学探究,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2.思想情感层面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给予足够关注,因为学生的思想情感直接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这方面的情感到位了,有了情感投入,学习起来的干劲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情境下,老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率肯定也是最高的,学生从中获得的也一定是最多的。所以说在教学的活动设计中,教师一定要随时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主动投入情感,找到学生的情感切入点,切实调查本班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设计出最贴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科学探究方案。只要做了这样精心的准备后,开展的科学探究才能有效。
3.能力水平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时,不仅仅关注知识层面的发展、思想情感的发展,还要关注能力水平的发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所以教师在组织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时,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而能力水平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时刻关注这一方面。时时关注,在每个细节上精心安排进行能力训练,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学生一定会有所长进,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当然,学生想要形成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发展还不一样,老师要尽量关注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做到有序推进,层层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能力。只有这样,开展的科学探究才是真正有效的科学探究。
另外,我们组织和推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时,要注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的真实性。现在有很多的课堂教学为探究而探究,为实验而实验。所设计的探究过程、实验步骤,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也可能事先已经演练过若干遍,这样的实验就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如此的活动完全是搭花架子,没有任何真实性,自然学生也不能从中开展真实有效的科学探究。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针对学生实际,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力争让学生在一个舒适、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获得最多的探究快感,增長自己的才学。
参考文献:
[1]黄亚坤.提高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有效性策略初探[J].福建教育,2016(35).
[2]公玉琴.走进科学课程,开展科学探究[J].学周刊,2016(6).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