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2018-01-04勉瑞琴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0期

勉瑞琴

摘 要:小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能力,还有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一直处于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们在最舒服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将学习任务的压力转化为对新知识渴求的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关键词:设置情境法;温故知新法;常识导入法;倒叙法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十分奏效。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技巧性较强,通过小活动或者做一个简单的铺垫再把知识引出来會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可以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吸收率和全面发展能力,一直是每位老师不断探索的教研课题。

一、设置特定情境导入新知识

情境设定对于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顺利展开新课程的中心内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的设定和导入对比较枯燥的学习知识点进行修饰,将知识点生动形象化,对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吸收很有帮助。老师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进行情境设定,比如进行一问一答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使用设置情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活动的同时可以引出学生的切身体验产生共鸣,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效果。

二、温故知新引导法

老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对之前学过的类似知识点的回顾温习开始这节课,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还原,帮助学生总结出一类规律经验,然后再将其引入到这节课的知识讲解中来。老师可以把规律当做连接新老知识的传输带,轻轻松松将知识引出,这样学生学习强度也没有那么大,老师讲解也十分轻松,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将旧知识进行了回顾,加强记忆力,一举多得。

三、生活小常识导入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小常识,小朋友们都会很感兴趣,所以会想自己亲身体验一下。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与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进行温习,从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日常生活中小知识的知识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肯定有的,那我们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天性,将数学知识结合在随处可见的东西上,就比如在讲立体图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将橡皮结合到课堂中来,有圆柱形的,有长方形的,各式各样,非常方便我们讲解。

四、小游戏导入法

玩游戏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如果将游戏与知识点结合一下那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比如,学习“倍数”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在课程导入可以将学生分成很多组,让他们进行一个小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围成一圈,老师提前每组选择一个数字,让学生从1开始喊,每当遇到这一数字或者这一数字的倍数时要喊过,几轮下来每组胜出的再进行各个组之间的比赛,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这样每个学生肯定都会积极加入到比赛中来,为了集体荣誉而比赛。

通过这一个小活动我相信每个学生肯定都可以将倍数这一知识点熟记于心,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五、倒叙讲解法

倒叙法就是将每节课的重点知识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者小组之间的讨论。这种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每个人都可以动手然后进行知识的分享,一定非常有趣。就比如“多边形”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带来手工纸还有剪刀,在上课的时候就把问题抛向大家,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今天课程要讲解的知识点,这样一来,相信学生肯定记忆非常深刻。

总而言之,对于新型课程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问题,通过一个小互动引出问题或者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问题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还有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程度进行随后这节课的课程设计,选择一种比较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入到课堂中来,老师要时刻能够把握课堂的节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组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春辉.浅议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11).

[4]王鹏.新课导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