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
2018-01-04侯茂侠
侯茂侠
摘 要:小学语文生成性教育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起着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生成的高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性格及情感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提高了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个人的创造力,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有效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師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的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积极性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一)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思维模式的建立
生成性语文教学是生成性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教学形态,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以及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师根据生成性教学目标制订生成性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生成性教学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运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生成性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创新型教学模式,适应教育事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1]。
(二)生成性教学是人性化教学的体现
生成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人性化教学精神的体现,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所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地实施生成性教学是培养综合性素养人才最佳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独立思考、发挥探索精神及领悟能力,推进了教学方向的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一)提高了教学的高效性及课堂氛围的活跃开放性[2]
由于生成性教学课堂具有活跃、开放的特点,而且是动态式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空间与思维都是动态变化的。由于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制约着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起着催化作用,因此学生不拘泥于传统教学固定、标准化思考模式,提升了教学空间氛围的活跃跳动性,让学生互相交流,自行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动态高效性。
(二)生成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灵活化方向发展
生成性教学视角在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上体现得更加灵活以及多样化,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上让师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互相交流、共同探索,展现了人性化教学思想,并且实现了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视觉的效果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挥,激发他们对生活及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型教学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语文教学通过为学生开启心灵之窗的手段,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生成性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延伸性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是一门动态教学过程,而且具有多元互动的优势,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让学生更多接受课堂以外的内容。知识是无形的,但是能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生成性教学的动态性,教学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先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督促学生提高知识的吸收力度,丰富语文储备的同时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3],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性,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学生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课堂内容引入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社会,增强学生的感悟感知能力。
其次,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由于语文教育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能一味追寻标准化教学方式,避免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从实际中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激发并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将语文教学内容延伸,增加学生的思考空间,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适当的衔接,不但延伸了学生的教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思考空间的发挥。
“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内容的核心,因为“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生成性” 语文课堂的宗旨是为生成而教, 为生成而学,“生成性”语文教学为教学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导课堂教学的实践理论方向,同时为课堂教育带来了精彩和色彩,让课堂教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教学课堂与实践有机结合,让课堂教学真正互动起来,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善斌.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1):240.
[2]金凤.关于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8).
[3]向前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实践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6(9):12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