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4孙瑗
孙瑗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情境教学法是当下数学课程改革领域的一个热议话题,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创设积极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别介绍了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创设疑问教学情境以及创设探究教学情境的策略,目的在于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课题。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低效率、低质量的问题,影响了情境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对几种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探索,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全新的教学信息,帮助学生高效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一、创设愉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当创设愉悦教学情境,将数学学习变成轻松、愉悦的探索活动,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单元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我利用教室里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了愉悦的教学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通过一组电梯上下移动的动图让学生明确平移的概念,然后又通过一组风车旋转的动图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概念,最后请学生结合这两组动图,自己尝试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这些精美的课件一目了然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很好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根据图片提示,学生很快又举出了很多其他平移、旋转现象。这种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创设疑问教学情境,引导主动思考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疑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三年级上册“年、月、日”单元教学中,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疑问教学情境:小明今年已经8岁了,可是他一共才过了2个生日,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马上陷入了沉思,他们非常不解地问道:“老师,正常人每年都会过一次生日的,小明已经8岁了,那他应该过了8个生日才对呀,为什么只过了2个生日呢?难道是他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这个情境与学生的理解有些出入,因此他们的好奇心被慢慢调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我趁热打铁:“没有人忘记小明的生日,但是他的确只能过2次生日,想要知道为什么的话,学習了今天的‘年、月、日,大家就能够找到答案了。”为了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认真听起课来,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之间顺利达成。
三、创设探究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创设探究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中,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我将学生分为6人小组,要求小组合作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给各小组发放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工具,引导他们通过剪、切、拼、接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各种规则图形,然后再进行面积计算。有的小组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出得数之后,再除以2求得原梯形面积;有小组沿着梯形中位线将原梯形分割成两个小梯形,再将这两个小梯形拼接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通过计算该平行四边形面积求得原梯形面积。不断探究中,各个小组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现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情境教学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之上。但是,情境教学热的大环境之下,教师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冷思考: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新课改强调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学习数学,但是情境创设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如果为了创设情境而枉顾数学教学实际,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金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J].快乐阅读,2015(1):90-91.
[2]宋彦青.利用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散文百家(下),2015(9):82-83.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