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018-01-04戴红梅
戴红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新型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合作时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决课本问题的能力,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失去了敢于质疑权威和创新的勇气,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下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为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应向小学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改变以往课堂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收集处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具体阐述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一、合理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的人数多少是小组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研究表明,四人或六人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不能按照所谓的“便于管理”原则将学生按照前后排分组。选出的小组内的成员应该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数学基础不同,这样的组员结构才能使学生互帮互助、吸取各自的优点,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大家能够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利于问题的解决[1]。另外要在小组之内由组员投票选出一位小组长,由小组长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为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分配学习任务,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和集体活动。小组长与小组长之间也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吸取每个组的优点,解决每个组的难题,使每个组之间形成竞争合作的氛围。合理的分组不仅能使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也能够使老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选取适当的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若想最大程度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就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时机。若选择时机不当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导致相反的效果。选择合作学习的条件一般是教材中的重难点、新旧知识衔接部分。重难点内容可以激发学生讨论,激发合作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时,由于几何图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面积体积的计算又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要对这一部分进行合作学习。而在讲“比较数的大小”时,由于此章节比较简单,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就可以明白,因此不需进行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老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对教学时机进行合理的判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而问题情景的设立往往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很快地接触到教学的主体部分。在学习统计这一部分的时候,让每个小组画出某位同学家的往年电费统计图,询问哪个小组能画的统计图最多。每个小组将往年电费材料整理后,便开始画图,待画完图后老师再次询问每种图的特点,各小组在每个成员的讨论中得出结论,折线图能直观反映电费随时间变化、扇形图反映各个月份电费占一年总电费的比例等等。设置问题使小组内成员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直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进行完成后,需要老师对每次的学习进行总结和积极评价。此阶段的学生需要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只有承认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使学生下次的合作学习更加积极地进行[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各个小组之间的竞赛,选出哪一组最有创意、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肯定每个小组的优点。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时,让每个小组举出实际生活中与圆柱、三角形、正方形有关的例子。看哪个小组写出的例子最多;哪个小组写得最快;哪个小组对几何图形认识得最深。并以此发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奖品以鼓励学生。学生在这种良性竞争与鼓励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另外,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培养了自己的合作意识。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正确展开,则需要老师摒弃以往以解决问题和讲解知识为目的的错误观念,需要老师不断地创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水平而不断地努力。
參考文献:
[1]李志国.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魅力中国,2017(4).
[2]武绪群.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6(12).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