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应用探究
2018-01-04张金梅
张金梅
摘 要: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是针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数字形式来进行分析与解决的学科。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在课堂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引导学生挖掘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元素,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元素;应用分析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与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抽象事物,借助数字的形式进行归纳,从而形成文本理论。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要做好调整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主动融入生活元素,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但是受到这一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影响,学生想要理解好理论知识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加之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比较发达,所以教师就要融入生活元素,如卡通形象或是图片图形等,以此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掌握好新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内容,所以就可以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展現出其实用性。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好课程知识后,也可以实现学以致用,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可以运用数学知识。通过长期的学习与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学习速度与距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入手,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确速度之间的区别所在。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后,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轻松的,同时也可以主动找出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使课外作业实现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时也可以从课外作业上来进行生活化教学。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是比较活跃的,可以有效地进行观察与发现,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外作业中布置相应的生活知识,以此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平均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掌握一定数目的家庭采购物品价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平均价格。在这种题目的影响下,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是比较活跃的,如可以通过逛超市等来进行计算。可以说这种教学引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自身的直观体验与感受,明确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受到数学知识的影响,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四、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知识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好课程中的知识点。但是也应当明确,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不仅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入手,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发现课堂外所存在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设计与作业上融入生活元素,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助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数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此来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所以在实践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题目,以平均数为例,在学习过这一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主动从生活入手,找出可以利用这一知识的环节。在问题的指导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找出存在的数学知识。如测试一家人的平均身高等,由于是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也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通过不断的挖掘与研究,发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融入生活元素,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6.
[2]胡礼梅.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16):10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