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研究
2018-01-04刘坤兰
刘坤兰
摘 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进行了实质性的教学改革,基础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区域,语文也是一门必备的教学科目,而对于其的教学实践需要根据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相应的发展,因而其教学方式必然与普通的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对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山区;小学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的教学科目之一,其中很多教学内容不仅传播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在现如今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现代化语文教学的观念,依旧采用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在整个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依旧没有得到丝毫的凸显,而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培育,也缺乏明确的方向,许多时候都是对学生的直接知识教育,如拼音、课文背记。但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认知,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内容,将生活与语文联系起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与这样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很大一部分,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为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实时调整自身的基础教学体系,寻找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实现较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放宽视野,感受山区的语文气息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充斥着相当多的景物描绘和生活描写,这些内容大多时候描写的都不是城市,而是乡村的各种风景,比如清澈的小河、碧绿的山丘,这些内容在城市中是十分不容易见到的。新时期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发现语文课文中的乡土气息,促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教育并不是抽象的教育学科,而是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很多山区小学生,认为语文仅仅是带领他们学字的科目,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语文是一门生活的哲学,也是一门叙述生活的教学科目。在传统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传授式教学的过度约束,使得学生渐渐忘记了语文课本中的生活气息,进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盲目。在新课标中,对于学科服务生活的理念给予了深层次的强调,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放宽视野,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感受山区的语文气息,体会到语文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染,进而产生相应的语文感知能力,奠定良好的语文写作基础。
二、实事求是,研究语文中的生活道理
语文,并不是单纯的文字教学科目,而是一门文化哲学科目,其中不仅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包含了各种文化的交融,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保持认真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大自然的点点滴滴,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山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对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各种新兴事物,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描绘,比如,对于现阶段的各种新兴科技,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经验为学生详细地介绍科技内容以及相应的应用。语文,本身十分注重实践,更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合理地渲染生活,可以给山区的孩子一种深层次的向往,使得山区的孩子能够认识到当前社会的美好,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真诚的希望。小学语文,本身是一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学科,很多课文内容都有着童话的意境,但也是对现实美好的向往,教师需要更多地带领学生去探讨希望和梦想,使得山区的孩子能够保持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感悟生活,努力绽放自我。
三、顽强拼搏,给予学生深层次的语文精神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充斥着相当多的生活哲理,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狐假虎威,还是写实的人物传记,都在描绘着某一个现实道理。山区的生活,相比于其他地区会比较艰苦,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必然会变得更加坚强。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带领学生感悟各种现实道理,如勤俭节约。教师可以以勤俭节约作为主要话题,然后展开辩论:当你有钱了,是否還需要勤俭节约?学生在这样的辩论中必然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想法,但是最终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归于正确的思路。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便成为引导者,而不是传统的主导者,学生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内容,也会保持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应的学习效率也会彰显得较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地阅读一些课外读物,从课本以外的读物中感受各种现实道理的真实写照,并获得更多的语文文化知识,有利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对于不同的地区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引导教育方式。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本身的难度相当高,但是对其的实践并不会十分难,可以综合考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主题,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课堂,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实践习惯,提升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慧.浅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J].学周刊,2017(13).
[2]张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