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点滴
2018-01-04郑美灵
郑美灵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小学生良好发展的主要手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借助直观图片,设计形象教学;指导识字规律,掌握识字技巧;创设识字环境,提高学习效果;结合日常生活,培养识字能力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较强,如果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采用单调的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其中,他们对这些汉字的记忆也不牢固。而通过采用多种趣味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知识,更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是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下采用恰当有效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教学,以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借助直观图片,设计形象教学
生动直观的图片更容易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所学的汉字有基本的认知,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又增强了课堂的教学趣味。那么语文教师在设计识字教学的环节时,就可以利用实物的图片或者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相应的事物与图片,从而让学生在一一对应中掌握所学的汉字。
例如,在教学“水”“火”这些汉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汉字卡片来设计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与汉字的对应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的汉字有基本的认知,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对于比较复杂的汉字,教师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来教学,如在教学“笑”这个汉字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将“笑”拆分成“竹”和“夭”两部分,并一边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边解释:“‘夭表示弯腰的意思,竹子弯了腰是笑的。”并将竹子配上开心笑的表情。这样的教学方式生动而形象,也便于学生高效地学习记忆这些汉字,有助于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指导识字规律,掌握识字技巧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有些汉字的结构、读音都有一定的联系,如形近字、音近字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这些字词时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学习,不仅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会增加学生的记忆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组字同时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中的不同点,从而对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体会到汉字的奥妙。
音近字如“请、清、情、晴、蜻”等,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组有联系的汉字来教学,并指导学生左边的部首是表示意义的,右边的“青”是表读音的,所以这些汉字的读音相近,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清晰地掌握这些汉字。这样的指导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创设识字情境,提高学习效果
识字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汉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交流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来应用所学的字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将所学的字词应用到平时的交流互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
例如,在學习“喝彩”这个词语时,教师在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造句的方式来应用,使其在自己的应用中体会这个词语的用法。如有些学生造句:“在运动会上,我们为运动员喝彩。”“得到了同学们的喝彩,我比得奖了还开心。”这几个句子都会让学生体验到“喝彩”这个词的含义,从而在师生的互动中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合日常生活,培养识字能力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汉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中的丰富资源,让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同一个汉字的次数多了,他自然就可以记住这个汉字的读法、写法。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积累课外的字词资源,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他们的自制力也较差,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外的识字学习,如,让学生每天读一篇小故事,每周学习一首儿歌等,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逐渐地渗透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到识字学习的重要意义,以便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是语文教学要探索的永恒话题,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以激发其内心对汉字学习的积极性,并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妙,真正地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打造出高效而趣味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乌日娜.人教版《语文》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董晔.关于做好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几点见解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4).
[3]张英.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5).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