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4程学亮
程学亮
摘 要: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之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只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发展,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这种形势下,结合游戏与教育性质的游戏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它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探究性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也有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设计原则
1.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阶段中,正是小学生的思维意识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虽然已经开始具有抽象思维意识,但是主要的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依据,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游戏教学设计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是简洁明了的,游戏规则不宜太过于复杂,游戏结构应该循序渐进,慢慢地由形象直观的感知延伸到抽象、逻辑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时间。与此同时,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2.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习难以实现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至于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以及学业的繁重而浑水摸鱼,加之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并不能顾及每一个人,从而在课堂的表现就是不积极、不主动、不参与,学习效果自然变差。而游戏教学的开展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所以,游戏教学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做到全程体验、充分地展现自我,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实现游戏教学的真正意义。
3.以生活为载体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能够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数学学科更是如此,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游戏教学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该以生活为载体,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这样设计出的游戏活动才能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让学生感到熟悉和自然,感受到数学离我们的距离很近,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游戏的设计中就可以以《合理安排时间》《超市里的学问》等为主题来实现数学教学。
4.灵活的评价方式
既然教学的方式采用开放性的游戏教学方法,那么教学评价也要追求多元化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与具体活动,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及目标,例如,在探究类游戏活动中,要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评价;在制作类游戏活动中,要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在应用类游戏活动中,要侧重于对学生思维意识及能力的评价。总的来看,就是要实现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设计环节
1.导入新课
在一节课程中,导入新课时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它可能直接决定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在开始的阶段就没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可能这节课就是效果很差的。好的开始能够使得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中,教师一方面要建立新舊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一个小的教育游戏就可以实现,例如,在学习长度时,可以按照座位与距离来寻找自己的伙伴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疲倦感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如果教师还继续讲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课堂效率一定会变得很差。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工具来进行教育类的游戏,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疲倦的状态转为兴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课后练习
传统的课后练习方式是教师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巩固,但由于小学生玩心较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不仅效果差,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课后练习也要讲究策略性,要在常规的练习中辅以游戏理念,例如在电脑学习机上的数学计算游戏等,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能够将知识内化。但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需要家长的辅导与帮助。
4.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结束后需要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虽然一直在强调实现多主体评价方式,教师能够依据试卷成绩和学生的日常表现给出评价。但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由于能力有限以及分数的抽象性,学生自身难以做出深入客观的评价。而游戏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表现的好坏,教师通过制定不同表现的分数等级,让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判,以此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颜学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刍议[J].华夏教师,2015(1).
[2]李道博.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