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培养
2018-01-04张惠梅
张惠梅
后进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后进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提高教学水平是一大阻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那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
1.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缺乏自信,不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自己遇到的难题。
3.阅读能力差,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
4.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针对他们身上的这些问题,我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小学数学学习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语言的艺术性,让课堂生动有趣
课堂上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在上课时,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现象。对抽象的数学语言听不懂,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运用一些带有艺术性的数学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是完全有必要的。
2.有意识应用直观数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抽象型学科,这也是造成数学上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上要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将两种图形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从而准确地掌握这类易混淆的概念。
3.对差生适当开点“小灶”
平时注意引导他们自学,多找他们谈心,自习课上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训练习题,课堂上多提问,多督促、鼓励他们,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在安排座位时,可以让他们与优秀学生同桌,以便“兵”教“兵”。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防止他们将问题一再积累,以致积重难返。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结合,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做法,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等。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帮助其解答问题时,也要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渐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严格要求,将两者相结合起来。不少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对课本根本不预习、复习等。因此教師要特别注意检查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严格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学生数学学习差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由于在学习上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自信心极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后进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不断进步,提高他们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数学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数学后进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被冲淡了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数学后进生在老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树立经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信念,以达到转化数学后进生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始终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扎扎实实地做好这类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力争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投入学习中。只要我们不厌其烦地在教育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相信我们一定会点燃后进生生命的火花。让他们重拾自信,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1663)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