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舞蹈教学
2018-01-04郑丹
郑丹
摘 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仅仅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第二课堂舞蹈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的基础。通过研究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意义,对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培养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第二课堂;舞蹈教学;舞蹈审美;兴趣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说的,所谓的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课堂舞蹈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与舞蹈兴趣。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爱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者,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第二课堂舞蹈教学可以为我国普及艺术教育提供教学条件,促进我国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意义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第二课堂舞蹈教学,是学生舞蹈审美和兴趣培养的基础,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舞蹈通过长时间的训练,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能够充分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舞蹈以形体塑造、音乐氛围营造和表情达意为基础要素,反映了各种思想信仰和审美诉求。与此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舞蹈审美和舞蹈兴趣、培养他们的得体举止和健美体态的基础。所以,开展第二课堂舞蹈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舞蹈审美与舞蹈兴趣的基础,更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二、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培養的对策
1.融洽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舞蹈兴趣的高低。在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一个气氛融洽的课堂,从而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从而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地投入舞蹈学习当中,并且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舞蹈学习的基础内容。例如,教师在上肢训练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比赛”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较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舞蹈带给自己的乐趣。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在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
2.丰富教学的手段
实践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对舞蹈学习失去热情。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舞蹈审美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中体味舞蹈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特点,因材施教,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有些学生的柔韧性较好,但是弹跳能力较差,教师就可以安排他们多进行平转、翻身的训练。有些学生喜欢少年宫舞蹈,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言传身教和积累经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舞蹈技巧。视频教学、图画展示等教学方法都可以在课堂上尝试,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舞蹈保持新鲜感,并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对舞蹈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3.加强师生课堂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舞蹈本来就是情感体现的一种形式。第二课堂舞蹈教学不仅仅是舞蹈教学过程,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依赖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和情感交流,才能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板着脸,严肃地、一言不发地教学,而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例如,在没有音乐伴奏时,师生可以用数数来代替节奏。一方面加强师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训练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动作不到位、不规范时,教师不应该责骂,而应细心、友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舞蹈的精髓。
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课堂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舞蹈审美和舞蹈学习兴趣的基础,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强化师生课堂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有效地提高第二课堂舞蹈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得体的举止和健美的体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第二课堂舞蹈教学:学生舞蹈审美与兴趣培养的基础[J].华章,2012(11).
[2]黄晓舟.舞蹈第二课堂在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的影响[J].大观周刊,2011(41):189.
[3]郝璞.浅谈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55.
[4]石雁.浅谈审美价值观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华章,2014(11).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