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01-04廉清松
廉清松
摘 要:学困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让人人都实现数学素养的发展,是困扰诸多数学教师的难题。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将时间用在数学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化学困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投身数学学习活动。分析了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如下建议:联系生活教学,拉近课堂距离;创设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善用赏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湘教版
在谈到教育时,卢梭曾经这样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激发他爱好学问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之际,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培养数学兴趣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一点心得和感受。
一、联系生活教学,拉近课堂距离
學困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让学困生感到枯燥、无聊。一些学困生在受访中表示:数学课上每天都是数字、符号、图形,不停地计算又计算,真是太没有意思了。想要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联系生活教学,拉近学困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以学困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导入新知。
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我以综艺节目《奔跑吧》密室逃脱环节嘉宾包贝尔遭遇的一道“鸡兔同笼”问题导入新知:鸡兔同笼共35头,94只脚,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我有意让几位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一下该怎么解答,他们胸有成竹地说道:老师,我都看过微博评论了,上面说这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把鸡和兔分别设为x、y,然后列式解答就行了。到这一步,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已经被大大激发,教学导入非常顺利。
二、创设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学困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理解一些抽象性概念时,他们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致使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多创设直观情境,降低学困生理解难度,从而顺利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困生数学学习路上的一大拦路虎。部分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往往不能很好理解本章节内容,导致二次函数相关问题解答时反复出错。在教学本章节时,我运用了几何画板创设直观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几何画板上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然后作出函数y=ax2+c的图象,请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异同。几何画板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地呈现了抛物线上下平移的规律,即便是学困生,他们通过观察也很快就发现了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随后,我又如法炮制,在几何画板上作出a>0和a<0时的函数图象,请几位平时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他们都能对答如流。他们对几何画板作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布置了课下在自己家的电脑上用几何画板绘制二次函数图象的任务。从几位学困生的作业抽查情况来看,他们都很好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三、善用赏识教育,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学习信心不足,因为害怕说错,因此上课时更加不愿意发言,课堂参与度较低。这种境况下,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树立学习信心,促使学困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身于数学学习。教学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运用对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的数学课上,对于班级里面的学困生,我一直积极采用赏识教育,以鼓励为主。每次课堂提问时,我有意留出几个基础性的问题点名请学困生作答。只要学生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我都不吝赞扬。这些学生平时很少受到肯定,看到数学老师居然会夸奖他们,很多人都害羞得低下了头,但是脸上洋溢着的却是满足的笑容。如果学习状态较好,我会适当加大难度,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挑战一下。即便他们暂时回答不上来,我也会面带微笑,请他们再试一次。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越来越足,对这门课也渐渐产生了兴趣。
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大部分学困生比较自卑,而初中生又处于青春期,如果贸然采用激进的教学手段,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不利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接触了不少学困生,从有关实践经验来看,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环环相扣、从一而终的过程,教师应当将兴趣培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视同仁地对待学困生,逐渐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慢慢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张永清.论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转化和习惯的培养[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8):123-124.
[2]陈姗.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6(11):90-91.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