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文化作文的素养培育
2018-01-04吕小玲
吕小玲
摘 要: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一直都将作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成绩上,然而,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也是现代初中教育的热点名词,在初中作文中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也逐渐步入人们的教改视野中。对如何在初中生的文化作文中落实素养的培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作文;素养培育
写作文并非是简单拼凑字数的活动,而是初中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体现,尤其是文化作文,需要初中生扎根于生活、社会、祖国的实际中,特别是要求初中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丰厚的文化内涵,这能够落实语文所担负的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重任,让学生的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厚,所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修养与学科素养十分重要。下面,笔者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观察与感悟生活、利用文化作文的多种写作形式三个角度探讨初中文化作文中文化素养的培育手段。
一、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文化作文对初中生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修养的要求更高,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他们写作文化作文的基石,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初中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初中生在文化作文的写作中有所依据。
在《珍藏的记忆》的写作训练中,为了唤起学生对师长、父母、同伴的珍惜之情,我先以自己曾经在高中学习时期受到班主任格外关怀与照顾的真实案例为引子来激发初中生的内心情感。在讲述中,我着重讲述了在我反抗老师、违背老师意愿的时候,我的老师脸上的失望与无奈,以及他转身背对我的惆怅等等。这些细节讲述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接着,我再利用教材中收录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及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梅》,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叙事记人的写作方法。同时,我还为学生布置了另外一个任务:课后去学校的图书馆与本市的书店,选择一本叙事记人的书籍,或者是一篇文章,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体会到哪种叙事记人的写作方法更加感人肺腑,同时也可以学习这些文学家的叙事与表达情感的方式,这可以让他们的写作方向更加明确,也可以为他们写文化作文提供借鉴。
二、观察与感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即便是在文化作文的写作中,也需要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进行设计。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人、志士都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资料,即便他们与初中生并没有生活在一个时代中,卻依然能够让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教给初中生如何观察生活,使他们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好习惯,让初中生学会热爱生活,使其做到有感而发,进而保证他们所写的文化作文的内容与情感都十分充沛。
《记一件事》这节课的写作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将一件事的发生时间与起因、地点与经过、人物与结果等详细地描述出来,这与初中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但是许多学生由于自己平日对生活的忽视,在接到这个写作题目的时候无从下笔。对此,我在课下的时候,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观察来来往往的师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并且对他们的心理活动进行推测。这个活动让许多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观察过人。然后,我再将学生的观察范围进行拓宽,他们可以进一步对一件事情、一株植物进行观察,进而感知生命、生活。当学生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会让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重新变得鲜活起来,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是十分有利的。
三、利用文化作文的多种写作形式
大多数的初中学校会在每周专门设置两节作文课,很多教师会按照学校所安排的课时机械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但是,写作本身应该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是学生放飞思想与天性的自由天地,因此,在文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作文课的课时局限,利用小作文、大作文等多种写作形式来让初中生练习文化作文,让初中生养成写文化作文的习惯,让他们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思想,进而促使他们的心灵、情感有真实、生动的文字记录。比如,在《小溪流的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便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他们熟悉的、喜爱的景色来进行文化作文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情感来确定这篇作文的篇幅大小,我不会对此做出严格要求,另外学生需要利用课后时间来完成这次写作训练,为期一周。
总而言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文化作文的写作素养,开拓初中生的思想,使他们的文化作文变得深刻、丰富。教师要注重阅读积累,为文化作文的写作教学做好准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其对生活抱有热爱之情,保证文化作文既有内涵,也能写实;教师要灵活利用文化作文的多种写作形式,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文化作文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何绪琴.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思考[J].素质教育,2017(233).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