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2018-01-04鲁阳峰
鲁阳峰
科学教育除了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改的研究热点。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因而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良好载体。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主动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十分符合当前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积极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式,体验发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特点
1.指向性
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学要求下完成实践操作,完成特定知识点掌握。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首先设置两个体验活动:①一只手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的形变情况;改变压力的大小,气球的形变有何不同?②将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的两端,两只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改变压力的大小,多体验几次,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有效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进行有效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可操作性
实验教学需要有明确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结论的实用性与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如,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实验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盐水或水中时,为了便于确定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可以先将橡皮膜向上或向下,操作时一只手把握住金属杆,确保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另一只手旋转旋钮,调整金属膜所处的方向;②操作时,要保证橡皮管自然弯曲,确保U形管内两侧的液面能自由升降,如果发现U形管内两侧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时,可以将金属盒上的橡皮管拆下再重新组装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既快又准确地完成了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与科学研究,它是以满足学生知识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获得新知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系列实施原则:第一是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立足于學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探究活动开展的基础。第二是实践性,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知识。第三是过程性,探究性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提升等过程,追求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第四是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在学习内容、过程、成果上是开放的,没有明确的要求,强调创新性与开放性,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1.发现问题,引导猜想
教师要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放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科学猜想。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或事例?如果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什么推墙时没有感受到墙推你?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是否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对人的推力与人对墙的推力抵消,因此人感受不到墙的推力?我们推不动墙是否是墙对我们推力的表现形式?无论猜想的正确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学习动力。
2.学生为主,教师指导
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把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保证探究过程顺利开展,传统实验教学中严格规定了实验流程,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开放安全系数高、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较为简单的实验,灵活完成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分析成果,组织交流
分析成果是学生通过总结实验数据,运用科学处理手段,认证猜想的过程,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与实验数据,对问题做出解释。评估交流是探究性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注重学生探究过程分析,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完成整个探索过程,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时代需求,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应该敢于尝试优秀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己任,不断探索,完善实验教学方式,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新卫.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研究[J].中学物理,2017(8).
[2]曹健勇.基于互联网影响下物理研究性教学的展开[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