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2018-01-04卢桂玲
卢桂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亟须做出改进和优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而且初中物理知识与现代新动向、新成果以及新科技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加强教学反思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课前备课、课堂授课以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教学创新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技能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对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要求比较高,除了需要具备处理和理解教材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而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物理教學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课前备课的重点也倾向于教学大纲,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个性有所忽视,没有充分重视价值观念、意志、兴趣、情感等方面。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育与提升,促进、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获得相应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为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教学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知识的学习,教材仅仅只能够看作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依据,加强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素材的灵活运用,通过有效整理、融合,确保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规定中,更加注重对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掌握生活经验,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融会贯通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构建知识框架,更加深入地分析和领悟教学知识中所富含的价值与意义,增强学习动力。另外,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也大大缩短,进而有效提升其实践能力。但是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仅仅只是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讲解物理知识,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反而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深刻地感受理论知识的价值,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这一章节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知识,然后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问学生,当我们在骑自行车刹车的时候,车和人的动能都会突然减小,这是由于动能消失了吗?而且在刹车之后,自行车的钢圈和刹车橡皮都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是不是表示在刹车时自行车的动能转化成热能了?骑自行车刹车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行为,通过设问,学生的兴趣就能够得到充分调动,消除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
另外,初中物理教材更加注重实验性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过程,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适当选择探究式、开放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问题。
三、课后反思
虽然在教学之前教师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全面的设计,对教学内容、时间、重难点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合理分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深度与预期之间仍然会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交流,时常发生学法与教法之间相脱节的现象。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后就必须积极地进行反思,以确保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出现这些失误。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快速地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体会、评价并及时修正,积累和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保证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原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限制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更加需要对原先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思,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这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窦红平.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03.
[2]张兰.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6.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