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学
2018-01-04殷培根
殷培根
摘 要:数学课知识点比较抽象、无趣,如果仅用讲授法教学,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把无趣的内容让学生有趣地听、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可以分为四大版块:动手实验题,计算题,几何证明题,作图题。如果都以讲授法教学,那么其结果只有一种:学生昏昏欲睡,没有兴趣听授课内容,辛苦的讲解成了催眠曲。每种题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每种题型的讲授方法都不能相同。根据数学课的“无趣性”,化无趣为有趣成为上好数学课、提高数学成绩很关键的一点。
一、动手实验题就是要学生动手才会有趣,才会有真正的效果
例如三视图这一节内容,根据模型组合画出三视图时,只有书上的图片,往往没有立体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同学便很难正确画出三视图,用学生的话就是:看不懂,不知道要怎么看(其实就是空间想象力差,想象不出来)。为此,我都会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做手工,每人做6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当课堂上讲到三视图时我就拿出自己做的模型,带领同学们摆放,引导他们正确地看模型以及画三视图。有了实物模型,再没想象力的同学也能正确地画出三视图。
课堂中因为有了漂亮新奇的手工模型,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热情很高,学起来当然轻松又快乐,记忆深刻,效果当然很好。
二、计算题就像给模特换衣服,照套的,很死板,比较让人兴奋的是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最准确,得分最高
例如平方差公式的运算,公式很简单(a+b)(a-b)=a2-b2,很好理解,但是应用起来就容易出错,甚至是不会应用。利用十分钟从多项式中归纳出这一类型题的特点(两者的和乘以两者的差,结果为它们的平方差)及通用公式(a+b)(a-b)=a2-b2。之后就是进行练习,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是应付了事或是不完全懂,做不了就放弃。好好表现让老师表扬是七年级学生非常喜欢做的事,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有效提高兴趣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公平进行比赛,比哪一组做得最快,比哪一组的正确率最高。练习都是由浅到深的,做题技巧也由简到复杂。第一次练习三道题:(1)(x+y)(x-y) (2)(a+2)(a-2) (3)(5y-2x)(2x+5y)除第三道是兩个括号内容对调做起来有难度外,其他两节都是照套公式,所以以三节100分来计很容易得满分。得到100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这是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接着就可以设置第二个可以让学生兴奋的内容。
情绪正高时就可以进行第二次练习。这次的难度会比第一次练习难度高一点,但在做之前,可以用语言挑起学生的好胜心。比如在第一次评出最棒的一组时,其他小组自然不服,想要超过第一名,可以对他们说:加油哦,下一组题看你们有没有本事超过人家第一名。其他组听到也会非常想超过第一名,因为那表示比刚刚的第一名更厉害,更有本事。
我发现,经过这样的比赛,同学们做题速度快了很多,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往往两组比赛完后就到了下课时间,但同学们兴致正高时往往会拉住我,要我再出一组,他们课后再比。这样高的学习兴趣,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成绩怎么会提不高呢?
三、几何证明题考的是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点简单但应用起来难
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到学生对题目的讨论中来。课堂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这个条件可以有哪些结论,这么多的结论中哪一个和所要求的结论是有关系的,确定了方向那么就可以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了。几何证明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所以这考的是脑子的灵活性,教师过多讲题反而让学生厌烦,产生反效果。要动脑,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来一起想,边思考边讨论,真正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定时间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人讲解本组的方法。
给了压力,也给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对我说,有点难,但是当我们讨论出解法时,好开心,比过年领了大红包还开心。
四、作图题方法死板,关键是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并学会总结方法或特点
以作角等于已知角为例。线段等简单的作图学生早在小学就学过了,可以轻松完成,也能理解作图方法。但是角不一样,它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问题是,开口多大,确定不了,你想怎么样可以确定角开口的大小,从而作出一个角和原来的角一样大呢?一开始我就给学生设了个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跟着我完成每一个作图步骤后,其实同学们自己都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还有一点,会作图,时间久了,又会忘记,怎么样可以让学生记得更牢呢?那就是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对作出的图进行批改,并对作图的特点给予总结。在作角等于已知角的图中,同学们总结出:图中有两条过角两边的长弧,新画角图上还一定有个小交叉在角的一条边上。总结得比老师观察到的还详细生动,以后就是想忘记也忘记不了,作图题的分自然稳拿。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每一名教师都应该认真阅读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精神,改变角色,改变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将数学课的“无趣“化为有趣,创新教育,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新世纪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让数学的辉煌成绩不断重现。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