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参与 实效“引教学”
2018-01-04李跃来汤深晶
李跃来++汤深晶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将“引、教、学”的教学方式贯穿于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教自己。以生为本,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七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引导;创新
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的创新无处不在,时刻给课堂添彩。在起始年级中,尤其是概念教学,至关重要。从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引导,并解决问题。然而,概念教学是花开的过程,是需要等待的过程。重视基本概念教学看似进度慢了,其实是积蓄力量,是不可越过的坎,不重视概念教学是出现“夹生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师的引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替代老师的“教”,更是在学生“教”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对优等生的培优,更是在“慢”的教学中,留有时间让后进生也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此时学生的“教”,相比老师在讲台上的“教”而言,更具实效。
笔者一直是个“引导者”,始终扮演着“导”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问题的提出却是由学生在引导下生成的,即学生在“教”学生怎么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义无反顾”地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心、快乐地学习,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宗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真的课堂。知识的碰撞也好,课堂的意外生成也好,都是通过学生间的智慧而擦出火花的。这也是新课标下的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适当实施“慢教育”。“慢教育”,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瓦解粗暴,劝导贪婪,并进而消除心灵贫困的过程。
一、教师的“引”,引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活动环节的设置,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中时刻扮演“导”的角色。A·A·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个好的数学活动的设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是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必经之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教”,教出创新
学生的“教”,旨在学生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出猜想,总结结论。在师生、生生之间探究猜想和得出結论时渗透一些好的思想和方法,使更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的“教”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并对学生的猜想加以肯定。不管是正确的猜想还是错误的猜想,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学生的猜想往往都是由感性认识而体现出来的,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更是如此。另外,数学学的是思想,学的是方法。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可以将问题多元化——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能拓展优等生的思维,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培优带后”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三、师生的“学”,学出水平
师生的“学”旨在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教师不仅要知道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懂得“学习”,尤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素养的提高,往往是基于学生的大胆创新之上。同时,笔者认为,教师的“引”是学生“教”的基础,学生的“教”是师生“学”的保障,师生的“学”往往又是教师“引”的前提。教学相长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参考文献:
[1]汤深晶.“引、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探讨:一节“浪费”时间的课堂教学实录与感悟[J].中小学数学(初中),2013(11).
[2]文卫星.勤于学习思考 不断实践创新:从教40年有感[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6(4).
[3]范宏业.透视中考压轴题 反思学习与复习:安徽省2014年中考数学第23题解析[J].中学数学研究(下),2014(12).
[4]张孝达.鼓励创新[J].中小学数学(初中),2013(10).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