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的研究

2018-01-04张春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9期

张春梅

[摘要]目的:探究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80例的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将80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把其中40例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放到对照组进行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方式,而另外40例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放到观察组进行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两组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经过一定时期治疗后,将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进行对比,最终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月的治疗,发现两组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其中的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更为显著,患儿退烧、咳嗽以及肺啰音现象明显减弱,通过治疗结果发现,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后发现,运用此方法明显改善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而且安全性较高,只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按照医师的嘱托,科学合理的用药,就能很快恢复,因此在医学领域得到良好推广。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减;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

在目前的医学领域上,小儿患有肺炎喘嗽的病症十分常见,而且孩子的呼吸系统发病率极高,此病是我国现阶段重点的治疗疾病。一般在春冬时期孩子的肺炎喘嗽的发病率最高,主要的临床现象就是发热、气短、气急、鼻煽、咳嗽等。在临床上治疗患儿的方式就是应用抗生素,可是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而且会引发其它不良现象。目前临床效果显著的是采用中国医药法治疗小儿的肺炎喘嗽。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80例的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的有效性。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80例的患有风热犯肺证肺炎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将80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肺炎患儿40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在1-10岁之间,患病时长为2-5天;而对照组的肺炎患儿也是40例,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1-12岁之间,患病时长为2-5天。经临床结果显示,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任何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1.2方法

两组患儿都运用物理方式进行退烧治疗。对照组的患儿每天定量服用麻杏石甘汤,而观察组的患儿在服用定量麻杏石甘汤时,还要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把特定的药片贴在肺腧穴处,药量两片,再应用透药治疗仪(SLC-001型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透药治疗,一天两次,每次半小时,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体温为37摄氏度左右。经过治疗后,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中药药片保存24小时。采用这样的治疗方式持续十天,在观察其疗效。

1.3观察指标

经过数月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观察,患儿会否存在痛苦、皮肤损伤等现象。

1.4疗效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评判标准。将其诊断效果分为四类,分别是痊愈、效果明显、有所好转、无效果。然后总效率为痊愈率、效果明显几率、有所好转的几率三者的总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把计量的资料用相应符号表示出来,经过数据对比以后应用t值验算,相关的计数资料应用x2表示。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数月的治疗发现,这两组患儿的身体症状都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比对照组的患儿的症状体征明显减弱,治疗结果显示,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价值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通过对小儿肺炎喘嗽病症的治疗,发现此病危险系数极高,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就会危及孩子生命。在医学领域,采用中医药物方式为患有肺炎喘嗽的小儿进行治疗,痊愈率比较高,而且安全性能高。而且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的缓解小儿的痛苦,治疗效果明显,小儿家属还容易接受,充分的体现了中医疗法的特性。经过此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有效的治疗小儿风热犯肺证,而且安全性较高,只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按照医师的嘱托,科学合理的用药,就能很快恢复,因此在医学领域得到良好推广。

总而言之,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有效的治疗小儿风热犯肺证在临床上效果明显,患儿的发热、咳嗽、气急、气短现象会明显减弱。因此,通过此研究表明,对患有风热犯肺证的儿童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醫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小儿的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使其身体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减少孩子的痛苦,在临床医学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