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提升品质情怀造就城市归属感
2018-01-04李冰范明智孙佳明孙舒乐张欣
李冰 范明智 孙佳明 孙舒乐 张欣
[摘 要]偌大的一个城市中,当映满眼底的只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而没有文化滋养的话,如此之城注定是没有灵魂与灵气的。人们无意也不能去阻止时代的进步,但是人们却有责任和义务去造就城市的文化情怀。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文化情怀,进而分析了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城市管理。
[关键词]城市;品质;文化;情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4.123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4-0-02
1 城市文化情怀
一座城市,一座情怀。佳木斯这座城市,放眼望去,从山间小路到城市的街道,从知青广场到院落楼房,从医院、书店到大学城,处处都充满了文化和艺术的气息。这些为城市的文化增加了魅力和底蕴。
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有它特有的文化特色,让奔忙的人群放慢脚步,让劳累的身心得到休息,让懈怠的精神重新振奋。从佳木斯这座魅力城市中便可窥一斑。
佳木斯只有3.27万平方千米,但它却是一座革命情怀的城市。这里的人具有北方人典型的特点,他们很热情、性子比较急,但也很温暖;这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却不拥堵;这里空朗气清,一年四季都适宜居住;这里是东北小延安。
佳木斯的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它在解放战争时期空前辉煌的“东北小延安”时期的革命文化底蕴。那时候的佳木斯,为了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貢献,是巩固的战略后方根据地。在全国解放战争期间,在合江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军民齐心协力剿匪共两万人,并开展了建党建政工作,与此同时,还进行了土地改革。现在依然保存了大量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料,奠定了佳木斯发展红色文化与旅游的坚实基础。
佳木斯市烈士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市中心西林公园内,建于1949年7月1日。塔基为沥弥座式,成四棱椎状体的塔身,其四面壁中有镌刻碑文,南面壁上镌刻着“烈士纪念塔”全名,塔词位于塔铭下部;阴刻的北面壁铭文则是原松江省政府献词;“为革命而战,虽死犹荣”的碑文则镌刻在西面壁上部;“立大功于民,功同日月”镌刻在东面壁的上部。佳木斯烈士纪念塔是原松江省政府为纪念在解放战争时期同国民党残余部队作战而牺牲的英烈而立。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建于1984年,位于猴石山主峰东北坡的山顶,塔基为四方形,群山围绕。由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手书“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的铭文刻在塔身的南侧,镌刻铭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则刻在塔身东侧,塔词镌刻在塔身北侧。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依山挺立,庄严肃穆,曾在猴石山建立抗日活动基地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四师;曾在此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战绩累累的则是抗日第三、第四、第五军;曾在此遭到沉重打击的是日本侵略军松井师团。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北临波澜起伏的松花江,南临峰峦叠嶂的崇山翠柏,西南面是享誉省内外的滑雪胜地卧佛山滑雪场。纪念塔傲然挺立,一览三江平原的大好风光。每年清明节前后和初秋之时,松杉葱郁风光旖旎的五花山,来此纪念塔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和旅游观光的人纷纭而至,它深厚文物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缅怀英烈事迹,传承抗联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大学城,这里有1947年成立的合江军区卫生干部学校,到现如今已走过70年风雨历程的佳木斯大学。
当年的合江省政府旧址位于佳木斯市中心地段,东临新玛特商厦,是建筑面积4 293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合江地区的革命形势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巩固的东北战略后方,是因为合江省的建立,为全国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支援)。合江省政府,作为建国前历史文化遗产,建筑为一个“工”字形,是日伪时期的建筑。随着佳木斯解放,在1945年,这里成为“合江省”政府的办公楼,张闻天、李范五、李延禄等领导人曾在此办公。2014年,此建筑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北大学的旧址也在这里,位于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的办公楼上,是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东北大学的前身是延安大学,在194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局在本溪以延安大学为基础创办的。1946年6月1日,学校迁至佳木斯)。佳木斯东北小延安的革命文化自信正体现于此。
2 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对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拉动作用。佳木斯市作为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它有东北小延安的革命文化和赫哲族历史文化两大类。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与人类文化素养息息相关。可以说,旅游资源是文化积淀的结果。作为城市发展原动力的自然景观,它不仅具有文化形式,更是潜在的经济产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文化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互为推动力。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难以割裂来看,城市文化的发展不仅仅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格调与价值,还能够增强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只有在多种因素都提升的情况下,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才能不断扩大,城市形象也会不断完善,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在十九大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3 城市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健康运行之路任重道远,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也日渐紧迫。城市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而城市管理的水平是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城市品味的重要标志。对此,佳木斯市率先开展城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不断加大探索步伐,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吸收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义乌市、江苏省昆山市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将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作为解决城市管理顽疾的一剂良药,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探索大城管体制的分级管理模式上,重点做好深化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力打好城市治理攻坚战。2015年初,佳木斯市开始新一轮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针对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边界不清、管理粗放和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在全面推行综合执法、基层执法和一级执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市、区两级,佳木斯市分别成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列入政府序列,进一步明确了市城管局与区城管局,市城管局与其他职能局之间的职责权限。
4 结 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的先进程度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建设先进城市不仅仅是每位市民的共同愿望,更是每位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正因为我们群居于此,更应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遵纪守法,维系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应从提升市民自身文化内涵做起,贡献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只有每一位市民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地加快城市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为全面实现“中国梦”而应尽的职责。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如若缺少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如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2]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5]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